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5 07:13:22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不可改变的到来了,周遭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现实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而日渐形成非虚拟的社会,我们的发展不能无视必须正对。网络新媒体改变了文化生态环境,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审美传统淡漠、道统灌输的疏离、反叛规则的风行、众语喧哗的兴盛。网络新媒体时代有若干症候,但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新媒体并不是因为它对传统媒体形态进行了彻底革命和颠覆,而是它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延续着旧媒体的部分特征。新媒体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的发展,因而我们需要在文化应对上因势利导:因势利导的网络时代认知观念,重在顺应;疏导为要的新媒体应对,重在指导;草根时代的大众文化亲近,重在影响;市场需要引导的政策认知;捍卫主流艺术价值观的底线。总之,我们不能忽略时代传媒的变化,我们也应在新传播环境下进行新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性状;文化认知;文化观念;应对策略;传统;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一、有关当前网络新媒体话题的背景

近年新媒体造就的文化景观时常让人惊讶,网络导致传统文化显得落伍而新词层出不穷。当人们欣欣然为杜甫涂鸦般“射箭”、“舞蹈”时,经典的去魅已经表现无疑。而所谓网络间谈论的“屌丝”兴旺时,我们的讶异更为明显。新媒体时代不可改变的到来,的确改变了文化生态环境、媒介文化性状、受众文化认知途径,以及改变了许多以往的文化观念。在网络和新媒体的现实面前,无视自然可笑,不知对应也难免危险。世界景观已经发生了变化,周遭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现实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而日渐形成非虚拟的社会,我们的发展不能无视必须正对。对于影响世界的网络新媒体世界的认知,是学术机构必须做的工作,由此开题之前,不妨和大家梳理一下大学学者的研究认知特点以便为后面的讲座提供参照:第一,独立思考和对现状的理性把握,学术研究不以正误为讲授标准,研究为何正误才是我们的意义,不唯上才能有学术的眼光;第二,逻辑为主,不太注重现实政策的一些限定性,同时又有个性思辨,很可能是非标准的认知,但我们需要思考的分析,自身逻辑与否是器重所在;第三,在大学里,我们通常以传授观念为主,育人为本,所以,思考现象的基点是真理探索和站在人本的角度上。

以一个不久前的例证来说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凤姐现象。曾经传闻有关部委叫停网络传扬的“低俗凤姐”这件事。媒体议论到主管部门新闻发言人在武汉的一次演讲谈及要封杀网络低俗的凤姐,这当然是文化主管的职责;但学术的看法却还有差异:抵制低俗是中央的精神无可厚非,但何谓低俗却需要目中有数,而封杀是不是政府所为值得研究,对于现象后面的社会潮流深处却亟需给予文化的揭示。

我们来回看网络上关于凤姐事件的基本情况:其人身高:1.46米,学历:綦江师范学校获中师文凭,重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大专文凭。工作单位:上海家乐福超市。显然她并没有出众的资质,但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凤姐对伴侣要求严苛而超常:

1、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2、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3、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4、身高176-183左右。长得越帅越好;5、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如此不起眼的女孩却有如此超乎寻常的要求令人瞠目,因此她成为网络红人之一。网络时代引起关注的多是不同凡响的人或事,这一传媒的受众津津乐道异乎寻常的消息,而凤姐就是凸显的人物,借助新媒体,她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看看她在网络时代引起轰动的最出名的语言能不哑然失笑?谈到自己的才能,凤姐居然宣称:

1、“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是不是神经有问题?

2、“爱因斯坦绝对没我聪明,他发明电灯的嘛!”——老天啊,风马牛不相及,爱迪生发明电灯啊!

3、“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奥巴马才符合我的征婚标准。”——随口胡说攀附无边!

4、“我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那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胡言乱语的形容,还居然把自己应当有的自知之明转换成了他人应当自贬的理由!

5、“我经常看的都是人文社会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显然,大家都发现口无遮拦的凤姐有些不可理喻了。

呜呼哀哉!这样文化质地的人却大言不惭,按照传统的道德约束和自我把握认识来看凤姐,的确会被她的神叨所惊讶不已。——但其实时代变了,这就是一个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最典型的表现,按传统年代判断是病态的人,但是泛泛而论却不能简单看作病态,如果病态那么新媒体造就的反常思维的“病况”显然就不少。即便以常人认为是变态,也要看到病态的出现有社会原因。网络时代的众语喧哗,似乎不如此不能哗众取宠,而且是共有的认知。进一步说,网络上,“病态”的判断值得怀疑,因为你的标准单一而落伍。也许我们习惯于既有的规则俯就而忘却其他?社会关注什么绝非比我们打消什么更容易,关注背景更值得关注,因为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引人注目似乎优先于瞩目什么。我们需要考虑凤姐之类现象打破什么和激发了什么?有人质疑我的常态判断:凭什么矮个的凤姐不能期求超高的男性?大专学历貌不惊人的女孩为什么不可以期求出众的男性?她也许还是在挑战门第观念,她也许还是勇于挑战自己的果决女孩呢!

网络时代的拥戴包含了正反复杂内涵,爱恨远不是我们习惯理解的,但无视这一变化的简单判断却有可能违逆时代,而且是不是远比凤姐更大的低俗在损毁审美道德秩序?这里无意为凤姐辩解,骨子里其实还是觉得好笑甚至愤怒其怪异。但是看看人们对于所谓批评《非诚勿扰》的低俗和更多的人们喜欢这一栏目的实际态度之差,提醒我们世界的复杂性,比如,对于《蜗居》的一度收视热捧和后来简单化的贬斥之间,显然有远为复杂的社会文化潮流变化和起伏多变的时代背景。比如,网络上对于犀利哥的莫名的兴旺拥戴态度,而我们的地铁中不断广播号召驱逐乞丐,这一反差都在启发我们需要思考更为复杂的文化环境迁变。

上一篇:把《资本论》拍成电影:效果与初衷大相径庭的历... 下一篇:跨文化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叙事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