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5 05:49:23

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3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慢性尿路感染;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33-01

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由于抗生素广泛而不规范的使用,使得耐药菌株或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病例日益增加[1],而其发病率、复发率并未降低,故寻求有效的中药治疗本病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规范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温补肾阳之中成药桂附地黄丸治疗慢性尿路感染3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比较,结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60例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1岁,平均 43岁;慢性膀胱炎48例,慢性肾盂肾炎12例;肾区叩击痛14例,下腹部压痛者26例;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尿蛋白(+~+++)18例,隐血(+~+++)32例,白细胞(+~+++)50例;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者36例,多数培养出大肠杆菌;病程最长20 a,最短5个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2]慢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尿路感染诊断标准:①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 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再发尿路感染包括重新感染和复发。重新感染: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之后(多在停药6周后)真性细菌尿又再出现,且多数病例有尿路感染症状;菌种(株)与上次不同。复发: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再次出现菌尿,大多数患者同时有尿路感染症状;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或者药敏谱相同)[3]。入选患者均为半年内尿路感染反复发作3次(含3次)以上,经尿菌培养,多数为复发。

1.3 排除标准 ①血肌酐≥442 mmol/L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②经B超检查有明显的尿路畸形,或因结石、积水等而发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接受单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方案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确定。其方案为: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商品名:左克,扬子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9990051)0.2g,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胶囊(商品名:阿莫灵,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批号HC20050025)0.5g,每日3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2周突击治疗后改为1次量每晚服下,维持1个月。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桂附地黄丸(别名:金匮肾气丸,河南省宛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41021898),成分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服6周为1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2次正常,尿菌阴性,并于第2、6周复查尿菌1次,均为阴性,为近期治愈。追踪6个月无复发者为完全治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尿培养偶有阳性;无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定量检查仍阳性,或于第2、6周复查时尿菌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2.2 治疗结果 2组均分别于2、6周复查尿常规及尿培养,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3 讨论

尿路感染为下焦之病,病位在肾和膀胱,属中医“淋证”、“腰痛”范畴。《诸病源候论》认为:“脏腑不调,为邪所乘,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艰,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初起多由湿热之邪蕴结下焦,导致急性炎症。湿热之邪留郁下焦,影响肾及膀胱气化及分清泌浊,伤及阴血成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不易控制,且反复发作,阴损及阳。主要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邪常易起伏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而且抗生素为苦寒之品,用久伤阳,导致肾阴阳两虚而以肾阳虚为主。故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方中熟地、山茱萸、淮山药填精补髓,丹皮、茯苓、泽泻利湿通淋泄浊,肉桂、附子温补肾阳,有助膀胱气化,便于鼓邪外出,具有益肾温阳利湿解毒之功。

参考文献:

[1]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5.

(收稿日期:2011-04-21)

上一篇:微创清除术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74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