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听批评的话

时间:2022-10-05 05:48:15

宝宝犯了个小错误,妈妈刚说了他两句,宝宝就大哭大闹起来。怎样才能让这个小瓷娃娃听得进去大人们为他好的话呢?

2~3 岁的宝宝可不懂什么叫“忠言逆耳”,他们只知道“我现在不高兴了”!当宝宝难免“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呢?还要不要教育他?答案是一定的,可是在行动之前,先来看看宝宝为什么会“犯错误”吧!

“我不知道!”

有的时候,宝宝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他还不清楚规矩和规则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宝宝确实不知道这个规矩、规则,父母却对宝宝犯的错误批评指责,那宝宝心中一定充满了委屈。其实对于宝宝来说,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规矩与规则的过程。家长先要弄清楚宝宝是否已经知道了规则。

“我想你更关心我!”

如果宝宝已经有了一定规矩、规则概念,却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很可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通过犯错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这时父母没有能体察到宝宝的真实目的,而只对错误本身进行批评,那么宝宝只会越闹越凶。

“我偏不!”

到了这个年龄,适逢宝宝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他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的,还特别喜欢说“不”,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长大了。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既充分指出宝宝的不足,又能让他安然接受呢?不妨看看下面的建议吧。

冷处理,给宝宝反省的机会

没有一个宝宝是喜欢被批评的。既然错误已经发生,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要避免当众批评宝宝,这种做法非常容易伤害宝宝的自尊,引起宝宝的厌烦心理。尤其是那些个性强的宝宝,父母强硬的态度会引起宝宝强烈地反抗,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这时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不妨先保持沉默,让宝宝反省自己的错误,再心平气和地给他讲道理。

对事不对人

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对事不对人,告诉他只要改正,仍然是个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宝宝,引导宝宝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批评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和宝宝的谈话可以先从肯定宝宝做得对的方面入手,批评中带有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宝宝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

家人的态度要一致

在批评宝宝时还要注意,家人的态度要一致,如果大人中有的人批评,有的人放纵,宝宝自然会跑到袒护他的一方,而不愿接受批评。这样即便批评了,也很少会起到作用。因此,即使是大人对这件事存在不同意见,也要避开宝宝私下交流。

不要喋喋不休

宝宝记不住那么多条的批评,也会对事无巨细的指责产生反感。因此在和宝宝讲道理的时候,最好就事论事,只说当下发生的情况,而不要念念叨叨。其实大人们也一样不愿意听唠叨,这么设身处地地为宝宝想一想,也就可以理解宝宝了。

坚持原则性问题

对于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安全和健康,一定要及时制止并有针对性的教育,需要让宝宝知道“坚决不可以”的含义,批评时要让宝宝明白这种错误的严重性。

上一篇:2~3岁 尽情地运动 下一篇:儿童引导师的职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