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教学模式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优势探讨

时间:2022-10-05 05:19:10

EEPO教学模式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优势探讨

【摘 要】EEPO有效教育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方式,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本文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现在的流体力学教学中,并介绍了EEP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优势。EEPO教学模式通过备课方式、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最后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关键词】有效教育 流体力学 EEPO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36-02

流体力学是人类在同自然界做斗争、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科学实验逐步发展起来的。流体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以后其他相关学科学习的好坏。流体力学的基础若不牢固,对流体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及研究无疑是无源之水,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做到融会贯通,更不要说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和发展。课堂上,流体力学教学已基本上从“粉笔+黑板”过渡到了“板书+幻灯片”,虽然教学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学生而言,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仍困难重重,因此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迫在眉睫。

孟照彬教授提出的EEPO(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新教学模式,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老师上课要讲效率、课堂组织过程要讲优化,教学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该理念给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目前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对象复杂化、抽象化

流体力学隶属于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气体和液体。众所周知,气体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运动的状态往往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与固体研究对象相比,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显得更加抽象与复杂。在实际教学中突出表现为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理论深奥。

2.教学方法单一化

目前,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一般只是“板书+幻灯片”,课堂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再有其他教学元素出现,更不要说元素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老师过多地强调了“讲”,与学生缺乏沟通,导致老师不清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造成目前流体力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一脸茫然、不知所云,这就是教学模式单一化造成的。

3.学习兴趣淡薄

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是现在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与现行的高考制度有一定的关系。高考制度本身是一种应试制度,虽然它起到了一定的选拔人才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许多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种制度下,学生往往从步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发现自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在高校里要做什么,自己的未来要怎么走,学习热情也在学习压力“由紧到松”的情况下慢慢变淡,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日趋淡薄。

二 EEPO有效教育的重要理论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擅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西方教育擅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EEPO有效教育的思想就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大众化教育。该教学方式汲取了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精华,教育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满足目前的中国小、中、大学教育。EEPO还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其操作方法可以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年轻教师。EEPO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新性更强,更加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它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宏观调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实效性以及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有利资源,并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其主要操作系统如下:(1)备课方式,一般分为图文备课式和模块结构式。(2)教师教学课型方式一般有三种: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哲学方式。(3)学生学习方式包括小组学习、团队合作、约定与规则动静转换以及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利用等。(4)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单要素评价、经典型评价、过程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评价。

三 EEPO有效教育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EEPO有效教育教学模式与经典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

1.备课方式的转变

以前备课主要是在把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下,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一般不太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准备。在学习了EEPO教学模式后,笔者了解到备课方式应更加注重教学方案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图文结构式和模块结构式。此外,EEPO教学模式在教案中侧重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的准备。在使用了EEPO备课方法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备课方式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目标、环节设计过程,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环节有了时间的界定,这样环环相扣,教者可在设定范围内适当调控自己的时间,可以使整个教学环节变得有张有弛。

――――――――――――――――――――――――――

*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11〕66号)、轮机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桂财教〔2013〕169号),通讯作者:蓝尉冰。

2.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学方法也只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课堂上老师注重的是把知识讲懂、讲透,而没有给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时间,没有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唯恐学生学不会,实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EEPO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落实到课堂,就是做好学习方式的训练,强调做好“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间的合理转换,做好讲课策略的准备以及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合作的训练,通过各要素的相互组合,达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测试结果表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效果只能达到30%,若合理巧妙地运用七种要素,课堂教学效果高达90%以上。

听了孟照彬教授亲自讲授EEPO教学模式后,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笔者放弃了传统的讲授式,采用要素组合方式并适时地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课堂中讲到的重点和难点要强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记住并记牢。值得注意的是,强化次数不同于不断重复,而是要在动静转换、要素合理组合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关键项,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教师讲课唆,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EEPO的学习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分组讨论与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学习被称为EEPO学习方式的“灵魂”。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形式,充分利用课堂的种种有利资源,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关怀,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为完成任务,小组成员间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地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布置作业,要求课后学生独立完成。与之相比,现在老师不需要课后布置大量作业,在课堂中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以前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流体力学课程使用EEPO教学模式的学习组织形式后,课堂中没有了过去的沉闷与浮躁,多的是积极思考,活跃中多了一份对学习的热情与向往,更多了一份和谐与尊重。

四 课堂效果

采用EEPO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变。课堂中,学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而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有了明显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己想学习、爱学习。课堂中采用多种要素组合形式,学生消除了听课疲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EEPO课堂授课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更加活跃,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得到整体提升。(3)分组讨论与小组合作时,成员间各有分工与密切合作,消除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的自卑感,让他们走出学习成绩差的阴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成绩明显提升。

五 结束语

把EEPO教学模式运用到流体力学教学中,无论是学习氛围还是课堂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去自主学习,比较容易的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1~10

[2]吴光林.《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4):172~173

[3]赵世禄.浅谈EEPO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有效教育学习心得[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3(1)

上一篇:第七届创富明星选举中 欢迎各位读者踊跃参与 下一篇:大班美术民间剪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