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APN纠错功能

时间:2022-10-05 03:54:13

【摘要】 主要从用户APN错误影响用户正常上网,影响用户感知度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开启了APN纠错功能。制定了两个方案,对两个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最终选择了比较适合现网的一种,提高了网络指标,提升了用户感知度。

【关键词】 APN纠错 PDP激活成功率

一、现网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网的性能统计可以看出SGSN51平均每天因APN错误导致激活失败的次数达13万次/小时(含用户激活失败重复尝试次数)。

二、问题分析

APN错误常见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用户修改手机设置时输入错误APN,如将uniwap写成了umiwap;还有一种是用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手机,手机中预定义的APN为其他运营商的APN或错误的APN,如orange等。这样会造成以下影响:(1)用户感知较差;(2)网络性能指标即PDP激活成功率较低;(3)潜在的话费流失。

三、问题处理

(1)采用的手段

启用APN纠错功能可以将错误的APN纠正为正确的APN,使得用户使用错误APN激活也能正常上网,既提升了用户感受,又增加了收入。中兴SGSN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APN纠错,方案有:①错误APN统一纠正为3GWAP;②错误APN纠正为用户HLR中签约的第一个APN。

7月8日凌晨在SGSN51上开启了APN纠错功能,按照统一纠正为3GWAP的方案,观察两天,结果如下(取全天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

开启纠错后,DNS解析次数有所上升,但并不明显,主要是陕西省内大部分用户在 HLR中签约的APN为*,对这部分用户是不实行纠错的。

将错误APN统一纠正为3GWAP后,计数器“由于服务器原因导致DNS解析失败次数”明显上升,中兴研发也未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

2G、3G激活成功率有所提升,因中兴未能解决由于服务器原因导致的DNS解析失败异常升高的问题,所以决定按照第二种纠错方案来执行,7月10日凌晨修改SGSN51 APN纠错方案,由统一纠正为“3GWAP”改为纠正为“用户HLR中签约的第一个APN”,计数器“由于服务器原因导致DNS解析失败次数”趋于正常。

(2)处理结果的验证

修改完成后考虑现网HLR用户签约APN不同,分别进行了精确匹配情况下手机错误设置APN。普通WAP浏览精确匹,发送接收彩信,手机QQ,流媒体,INTEERT等测试项的测试,结果全部正常。

四、修改前后性能统计的分析(7月5日至7月10日)

(1)KPI指标的分析。根据纠错功能对指标的影响我们对修改前后3天的PDP激活成功率,即分别对比了UNTS和GSM三个时段MS激活会话成功率,具体如表2所示:

(2)具体计数器的对比统计。分析“MS激活会话成功率”相关计数器,分别进行了GSM、UMTS失败原因TOP5的前后对比,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相关计数器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在SGSN纠错机制打开后GSM和UMTS网络中“每路由区用户参数不对引起的PDP失败的次数”降低较多,这是因为中兴话统中将由于用户错误的APN导致的激活失败次数计入计数器“用户参数不对引起的PDP失败的次数”中。

五、遗留问题

话统数据显示,计数器“每路由区APN丢失或不知道引起的PDP激活失败次数”有所上升,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引起:(1)DNS解析失败;(2)GGSN反馈失败。

DNS解析各项指标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SGSN51纠错功能打开后DNS查询尝试次数有所增多,这必然会导致DNS查询成功和失败次数均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之前用户APN设置错误时不会发生DNS解析在SGSN侧即被拒绝,但SGSN51完成APN纠错后即会进行DNS解析,所以此项计数器增加属于合理范围。未开启APN纠错前,错误的APN在SGSN侧即被拒绝,PDP激活失败,这种失败原因都被归入用户原因中,开启APN纠错后,原来错误的APN被纠正成为正确的APN并送至DNS进行解析,此时,如果出现由于DNS服务器的原因造成APN解析失败,那么有可能会被计入网络原因中,从而影响去除用户原因的PDP激活成功率,降低考核指标。

六、总结

通过打开SGSN51的APN纠错功能明显提高了用户感知和包含用户原因的PDP激活成功率,但对于总部考核的去除用户原因的PDP激活成功率有负面的影响。

同时由于西安本地HLR对用户签约APN仍为通配符“*”,所以此项功能对西安用户没有起作用,为解决此问题,中兴在后续的新版本V3.07.31.P9中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即对于HLR中用户APN签约为通配符“*”,当用户PDP激活时,APN解析由于是错误的APN导致解析不成功时,SGSN执行APN纠错,纠错后用纠正的正确的APN再次发起APN解析流程。

参 考 文 献

[1] 宋燕辉. 《第三代移动通信》.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1)

[2] 中兴通信学院. 《WCDMA中兴网优培训教材》. 中兴通信学院,2010(1)

[3] Harri Holma,Antti Toskal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03)

上一篇:数字机场建设与民航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一篇:浅谈有线传输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