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可信吗?

时间:2022-10-05 03:29:18

评级机构可信吗?

穆迪分析师:“除非费用问题谈妥,否则无法开展评级工作。”

美林投行:“对于此交易更改后的收费细则,我们都可以接受。”

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些机构名称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在前些日子密歇根国立大学商学院的论文报告会上,专家将评级机构先后采用的两种收费模式――“投资者支付”与“债券发行人支付”进行了对比,结果不禁让人心生疑窦:目前三大机构均在采用的“债券发行人支付”模式是否可能导致更高的评级和更少的降级结论?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相同的债券作为考查依据,标普在1974年―― 采用“债券发行人支付”模式之前给出的评级普遍低于穆迪(穆迪一直采取“债券发行人支付”模式),在该年份后,两者给出的评级逐渐趋同。数量化模型的分析结果还显示,标普在调整其评级标准后,将更多的“A”和“+”给予了他们的“大客户”。

在危机中“搞垮”一个国家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称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2011年4月5日,穆迪公司下调葡萄牙信用评级,由A-3调低一级至Baa1,并表示葡萄牙今后一段时间难以轻易从市场筹措资金。尽管葡萄牙新一届政府很可能向欧洲金融机构申请援助缓解债务压力,穆迪却表示,这一行为很可能导致葡萄牙的国家债务重组,使投资者遭遇更大损失。这一警告使得全球投资者纷纷如鸟兽散般从葡萄牙撤走资金,葡萄牙的财政状况因此濒临崩溃。

再回想至欧洲债务危机,2009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首先将希腊信用展望降为负面,紧接着,惠誉将希腊信用评级从“A-”调低为“BBB+”,一个月内,穆迪也调低了其信用等级,由“A-1”降至“A-2”,希腊继而迅速成为引爆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2010年4月后,“三大巨头”又将目光聚焦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标普和穆迪均将葡萄牙信用评级降低一个级别,并将前景展示为负面。5月末,惠誉将西班牙评级降低一个级别,从“AAA”下调至“AA+”,这导致欧元汇率跌至2007年以来最低,全球股市进入“暴跌黑洞”。

《中国经济周刊》曾发文指出“三大评级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美国的金融资本在欧元危机中抄底”,但类似传言尚无证据可见。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危机爆发前,评级机构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收费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得不从制造“悲剧”中赚钱。

给“毒瘤”抹上“蜂蜜” 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毋庸置疑,评级机构的核心工作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但是何时提供、如何提供其实才是其中关键!

一路看来,2001年安然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等国际事件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三大评级机构在这些危机发生之前均未做出预警提示。这究竟是他们能力有限、无法预测,还是其背后“隐藏”的利益驱动使然?

金融危机发生的前5年,华尔街制造出多种次级债,危机爆发后这些曾经被评为“AAA”等级的债券才显出“真身”,变成市场大量抛售的“垃圾债券”,一时间美国金融体系陷入“瘫痪”境地。

2008年10月22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向美国国会听证会承认他们向市场提供了虚假的评级信息,国会议员更是斥责他们就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斯特劳斯坦言:“尽管评级机构有一定用处,但我们并不能太相信它。”投资者要小心错把涂满“蜂蜜”的“毒瘤”当成“棒棒糖”!

上一篇:左思为何不收版权费? 下一篇:从撤销“两房”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