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平四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一文反思

时间:2022-10-05 02:40:25

读《水平四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一文反思

关键词:水平四;立定跳远;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66-01

拜读了2013年第5期董富秋、李玲老师的《水平四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一文,笔者经过在小学六年级的常态课中进行实践,针对文中的部分设计提出个人见解,愿与董富秋、李玲老师以及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目标的叙写

原文:“通过观察,合作尝试,使学生感知立定跳远合理的起跳角度,提高学生蹬地、摆臂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协调性”,“使92%的学生掌握用力蹬地、协调摆臂、充分蹬起,提高立定跳远能力”,“通过合作学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积极竞争意识品质”。

辨析: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叙写时应该是“学生……”,而原文中出现“使学生……”、“提高……”、“培养……”,教学目标的主体变为了教师,教学目标也随之变成了教学任务。

改进方法:通过观察,合作尝试,学生能够感知立定跳远合理的起跳角度,蹬地、摆臂的力度以及协调性都有所提高;通过反复练习,92%的学生蹬地充分、摆臂协调,立定跳远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合作练习,学生学会了团结意识和拼搏竞争精神。

二、游戏“收割”阶段

原文:“收割”游戏规则,四路纵队,两名学生手拉橡皮筋,从排头开始,经学生的膝关节以下部位向排尾移动做“切割”,绳到,学生跳起,移至排尾换人拉绳,集体后转“切割”返回,循环进行。

辨析:通过原文提供的器材12根橡皮筋,猜测一:应该是四路纵队,第1路纵队与第4路纵队学生拉绳,那么相对于第2路纵队与第3路纵队学生,完成一组练习他们要少练习一次。猜测二:笔者经过实践,全员参与循环拉绳,队伍调动有点混乱。针对两种猜测,从队伍调动与学生练习次数方面,笔者提出改进措施。

改进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二路纵队一组,三、四路纵队一组,每两人一根跳绳,排头开始“割”到排尾,然后在排尾站好,第二排学生继续“割”,依次进行,避免学生向后转,队伍调动整齐。同时在这个环节进行练习时,注意学生间隔,前后0.5米为宜,以防学生站不稳发生推人事件造成意外伤害,建议进行两轮练习。

三、“双手扣篮”游戏阶段

原文:根据文中图片所示,学生运用篮球进行扣篮。

辨析:如果用篮球进行练习,教案的本节课所用器材中却没有提到篮球。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如果双手持物进行扣篮练习,那么手臂只能在体前上下摆动,而立定跳远摆臂是需要体侧前后摆动,才能产生向前向上的动力。

改进方法:可以进行徒手的摆臂、蹬地“扣篮游戏”,或者在练习者前上方挂轻物,进行摆臂、蹬地摸轻物练习。

四、建议

1.原文:在进行“收腹举腿”过橡皮筋练习时,学生四人一组,两人拉绳。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原文学校训练场地有很多树,而且间隔适宜,为了提升学生练习次数,完全可以将橡皮筋系在两树之间,通过调节起跳线距离以及橡皮筋高度进行练习,充分体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2.立定跳远落地要缓冲,如果场地选择不合理易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建议有条件的学校部分练习内容可以选择在沙坑场地进行或者是质地比较松软的场地。

以上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设计的理解与建议,有不当之处还望与董富秋、李玲老师以及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编后语】:房老师提出的几个实践反馈值得我们反思,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曾考虑“扣篮”和摆臂之间的限制问题,持球和摆臂之间是否存有矛盾?编者的建议是,两人一组合作练习时,一人起跳,双臂摆至头前上方时,同伴给以喂球,练习者随手将球接住,是否可取?但练习不宜过多,接球练习多了以后,快速回收两臂动作会成干扰。在“收割”这一环节上,组织尤为关键,组与组之间间隔距离要大些,前几次练习时,“割”的同学速度要放慢,等到练习几次熟练以后,再逐渐提升速度,有些学生跳起高度有限是否可以进行分层,随着分层后,速度和高度就可以有所体现。文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问题较为牵强,教学目标确实是学生为主体,而“使学生”这一文字意思不存在主体与非主体的问题;从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上看,情感目标存在大而空的语句,建议用更朴实的语言表达学生的情绪和体验。希望大家积极争鸣,共同提高。

(本栏责任编辑: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张海平)

上一篇:对浙江省省编体育教师参考用书的使用体会及建... 下一篇:心意六合拳健身操《英雄少年》的创编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