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第4期

时间:2022-10-05 01:57:19

编者按:从本期起,《在本月日历上》专栏与读者见面了。同志曾经指出:了解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现状,“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此,我们想通过这个专栏,从中国的“昨天”—近代史开始,撷取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当月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人物、著作等,作一扼要介绍。

从鸦片战争开始100余年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直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在本月日历上》力求在有限的篇幅里,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等诸方面,揭示近代中国何以备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以及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屈辱和苦难、流血和牺牲,最终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如果读者通过这个小小的栏目,在加深对中国近代史了解的同时,不但激起爱国的热情,还更加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这将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1849年4月: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占澳门

葡萄牙人是最先来中国的西方殖民者。自1514年第一艘商船开到广东后,来华经商的葡萄牙人络绎不绝。1557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官吏,获准在澳门建屋居住。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也趁火打劫,强行封闭清政府设在澳门的海关,驱逐中国官员,停付自16世纪以来按年交纳的地租,终于1849年4月强占了澳门。此后多次企图迫使清政府承认澳门归葡所有。1887年12月1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攫取了“永居管理澳门”的特权。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1895年1月户部左侍郎张荫桓赴日求和遭到日本的拒绝和侮辱。随后清政府适应日本要求,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仍聘请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代表团顾问,再次赴日求和,3月20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的春帆楼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开始谈判。3月24日,李鸿章在返回行馆途中遇刺,枪伤面部,清政府遂命其子李经方协助谈判。4月1日,日本提出极苛刻的媾合草案10款。10日,又提出最后通牒式的修正案。伊藤声明,日本条款“已让至尽头”,中国“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在日本的威胁恫吓下,腐败的清政府完全屈服,电令李鸿章“即遵前旨与之定约”,4月17日,李鸿章按照日方提出的条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初名《马关新约》,又名《青帆楼条约》)

《马关条约》共8款,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为: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赔偿日本军费银2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输入机器,日本在华制造的一切物品免征各项杂税。数月后,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下,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次年又据本约有关规定,订立《通商行船条约》,承认日本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极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把中国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1898年4月22日:严复译《天演论》出版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较系统介绍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先驱。他早年留学英国,在学习海军的同时深入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辨析“西学”与“中学”的异同。中日甲午战争后,他痛心国势日危,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实行改良。严复一生翻译过多种西方著作,《天演论》即是其中的一种。该书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集《进化论与伦理学》。“天演”即自然进化的意思。严复为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在译本中加了不少按语。他在序言别指出,此书对“自强保种之事”,反复加以强调。他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将被淘汰,沦于亡国灭种之列。严复及其同代人不明白把生物进化论运用于社会政治生活,是不能解决社会的政治问题的,但该书的出版仍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思想界影响极大。

1906年4月16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1895年冬,清政府颁布上谕决定修筑从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本打算实行“官督商办”,但因集股不成,只好举借外债。1896年10月盛宣怀被任命为铁路总公司督办,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1897年5月与法比银团签订了借款合同,同年7月和次年6月又两次续增合同,使该铁路的修建和经营管理权尽落入法比银团之手。从1897年起开工兴建,历时9年,1906年4月16日全线正式通车。由于筑建过程中由原来议定的北方终点卢沟桥扩展至北京的前门,故改称京汉铁路。1909年1月,清政府从比利时手中收回京汉铁路的管理权。

1911年4月27日:辛亥广州起义

辛亥广州起义,因起义那天是夏历3月29日,又称“3·29”之役,是孙中山领导的最著名的一次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部署起义计划,号召同盟会员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举全力以经营”。会后,由黄兴、赵声在香港组织统筹部,派人去广州发动新军、防营及警察,联络番禺、南海、惠州等地会党、绿林,选拔同盟会骨干800人组成“选锋队”(敢死队),并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38处。原计划4月13日起义,分10路袭取广州城。因消息走漏,黄兴决定起义延期,改10路进兵为4路,集中力量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傍晚,黄兴率“选锋队”130人,猛攻总督衙门,击毙卫队管带金振邦,冲入督署。清两广总督张鸣歧穿墙逃走。起义军焚毁督署后即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黄兴伤断二指,仍坚持指挥战斗。起义军彻夜激战,杀伤许多清军,终因实力悬殊,伤亡过重而失败。总计此次起义,被捕后就义者29人,战死者难以知其确数。后由党人潘达微设法收殓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即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上一篇:让科学唤回健康的心灵 下一篇:“日变”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