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05 01:11:41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 电子废弃物兼具危害性和资源性,鉴于我国电子废弃物总量巨大,因此构建回收体系具有迫切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分析研究,对未来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构建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回收体系 产业链

一、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构建的迫切性

电子废弃物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增长最迅速的废物种类,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使得可经济开采的地下资源逐步枯竭,地上资源却逐步增加。电子废弃物作为地上资源含量相当可观的物品,循环利用的价值意义重大。

1、电子废弃物的危害性

在利益驱动下,加之我国较为宽松的环境标准和不健全的法律体系,使得全球近70%的电子废弃物进入中国,我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更成为事实上的“全球电子垃圾场”。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污染元素,对人体可产生毒害。制造一台电脑所需要的700多种化学原料中,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如电子废弃物含铅、镉、汞、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多种有毒有害材料。

被称为“世界电子垃圾终点站”的我国广东贵屿镇,因长期以来大量电子废弃物聚集,使得短短几年时间,方圆上百里已找不到可饮用的水,土地无法种植作物。汕头大学医学院对该镇儿童血铅进行检测的结果是,贵屿镇高达81.8%儿童铅中毒。同样在电子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台州水坦村,村民烂手烂脚的现象非常普遍,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非污染地区。

2、电子废弃物的资源性

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我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市场正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据调查,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500万台计算机和7000万部手机报废,总计各类家电年报废量超过2500万台。同时,随着我国和世界地下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纷纷将目光瞄准上再生资源,将其誉为“城市矿山”。各国纷纷试图将电子废弃物作为重要的补偿性资源。

3、我国电子废弃物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利用缺乏必要的科技手段和投入,虽然尝试鼓励一些正规企业进入电子废物回收利用领域,但至今还未能建立健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电子废弃物兼具资源性和危害性,目前国内进入循环体系的废弃物不足10%,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回收体系来处理我国总量巨大的电子废弃物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现状及分析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将再生资源回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凸显了政策层面对资源回收领域的关注。国家制定了不少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实施的电子废弃物管理政策办法主要包括《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广工作方案》等。2011年1月1日,国内首部电子废弃物合理化再利用法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一法规的实施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改变行业现状、让电子废弃物回收走向规范化的开始。

1、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

(1)以旧换新。这种模式是近些年推广比较成功的一种模式,其主要针对比较大件的电子产品。比如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等;(2)通过社区或便利店换取积分和小物品的方式回收。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小型电子产品。比如手机、MP3等;(3)小商贩回收。通过这种方式回收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占到总电子废弃物的绝大部分;(4)捐赠。这种方式使电子产品继续发挥其价值;(5)直接丢弃。在我国的消费观念中,电子产品废弃物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垃圾,而是具有一定商品属性的,所以直接被消费者丢弃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只占其总量的很小比例。

2、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分析

通过(1)和(2)两种方式回收的电子产品废弃物作为专门处理企业的原料,经处理后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回收的原材料又可循环利用到国民生产中。通过(3)回收的绝大部分被无资质的小作坊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简单的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以回收贵重金属为目的,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对于小商贩直接提供给正规处理企业的部分,需大力鼓励支持。对于小商贩直接卖给次级消费者以及(4)捐赠的部分,次级消费过程中缺乏安全方面的保证,有待制度完善。对于(5)直接丢弃的部分,虽然占有较小比例,但仍然需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在产品设计之初,缺乏对资源用量和回收的考虑;消费者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和环保意识,增加了电子废弃物总量;小商贩和私人小作坊之间的黑色产业链需斩断;电子废弃物流入次级消费者手中继续消费,存在安全隐患;政府、市场和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定位不够明确;项目所需资金来源不足;一方面专业处理工厂的来料不足,另一方面小作坊大肆不规范处理,严重污染了环境;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回收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在专业处理设备的投入上,一味的讲究先进全备,缺乏渐进性。

三、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展望

在现有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完善任重而道远。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是必要的。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废弃物减量化和方便回收;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执法机构加大查处黑作坊,引导电子废弃物朝健康的渠道流动;完善电子产品流入次级消费者之前的检验和测试标准,确保安全;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废弃物的制度完善步伐,做好市场疏导,使企业成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主体;在项目资金上,在产业初期,需政府扶持,并逐步从价格附加模式过渡到废弃附加模式,废弃附加模式有助于延长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减少电子废弃物总量;斩断不正规处理渠道的同时,严格执行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准入制度,并对其选址和规模做细致的规划;政府监督,市场导向做好利益分配,培育电子废弃物处理的产业链;在回收方式上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借助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开展网上回收模式;做好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杜绝电子废弃物直接丢弃。

在整个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环境效益最大化、资源回收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唯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市场积极性,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在处理工艺上,不宜直接投资大型的综合的昂贵设备,需根据来料预测采取适当的尽量简单的不可或缺的设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进,彻底回收金属、塑料等。在管理模式上,需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合理控制成本,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和经营,可以根据实际中反映出来的不足采取适当的措施。

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立应是环境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污染环境,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并能为国家制定相关制度提供现实参考。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中,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结合上述分析,一个较为完善的适合我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可以概括为图1。

四、结论

第一,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构建是一项涉及个人生活习惯、法律、制度、道德、市场、政府和企业等上下游诸多单元的系统工程。完成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构建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任务,必须尽早做起,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精心培育产业链发展。

第二,必须考虑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日美欧等先进国家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经验。在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推进我国电子参评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设。

第三,加强疏导,严厉打击不合格的处理小作坊的同时,利用行政和利益力量疏导和培育正规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处理企业,这样的企业应该追求资源回收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杜绝环境污染。

第四,在回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先进的社会发展成果为己用,比如利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资源开展网上回收。同时也需要积极培育研究所和高校相关研究力量,为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和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 张婷、郁寒梅、徐芳:电子废弃物的危害和发展现状[J].可持续发展,2009(3).

[2] 张泽玉、佟贺丰、李薇、刘润生:中国电子废弃物现状与趋势[J].2007(2).

[3] 尚玉英:在中国工博会环保论坛上的讲话提纲[R].2009-11-02.

[4] 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析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 下一篇: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