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增效工程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05 01:04:10

稳粮增效工程实施策略

1基本思路与重点内容

1•1基本思路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切实树立耕地保护意识,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的相对稳定。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改造传统种植模式,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原则,通过行政、经济、科技、政策等多种手段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工程实施。在途径上,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种养配套技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作等技术,全面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达到增加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提高种粮效益之目的,力求农民依靠种植业增收的步伐明显加快。

1•2重点内容

1•2•1全力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油菜高产攻关活动项目的实施通过层层建立百亩攻关田、千亩丰产片、万亩示范区等手段,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轻简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等技术,提高全市粮油单产水平,稳定粮油总产量。

1•2•2着力开展“六个”高效种养、种植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根据本地和外地成功的经验,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生产水平及市场需求等实际,我市应大力开展“稻虾连作或水稻泥鳅混养、粮食作物与生猪养殖循环利用、小麦(油菜)套种西瓜再与晚粳连作、春马铃薯与水稻连作、水稻和萝卜连作再套种油菜或水稻与榨菜连作、鲜食玉米(早熟毛豆)与水稻连作”6个高效种养、种植模式的示范与推广。

1•2•3积极开展一地多模式综合利用与研究工作由于高效种养、种植模式非常多,但大多数模式由于其生产的农产品市场有限,还受劳动力资源的约束等,因此许多可行的模式推广面不能盲目扩大,每个乡镇可结合自身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产品生产等特点,再根据本地劳动力状况、某种农产品的市场容量等具体情况,研究示范出适合本地推广的多种高效种养、种植模式,每个村或每个片选择出最佳的模式加以示范、推广,形成“1村1模式”或“1片1模式”发展格局,以“多点和多样”来推动“稳粮增效”工程的全面实施。

1•2•4加强“稳粮增效”工程实施的各项配套技术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在“稳粮增效”工程实施过程中,已经推广的技术要认真总结、提高,并加以组装配套,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对于工程实施过程遇到的新技术、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试验,提出可行的方案,并在推广过程中加以完善,再行组装配套,最终实现生产的标准化。

2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任务:通过未来5a的努力,“稳粮增效”工程实施的覆盖面要达到4•67万hm2,其中,高效种养、种植模式的推广面积达到0•33万hm2以上。5a后,我市粮食总体单产水平与2008年相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60kg/667m2以上、小麦单产达到315kg/667m2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t以上,种粮田块667m2平均年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力争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阶段性目标:2009年“稳粮增效”工程的实施覆盖面为3•33万hm2以上,在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基础上,以当涂的薛丹博地区、市郊的濮塘、银塘等乡镇为主大力推广小麦(油菜)套种西甜瓜再与晚粳连作技术,以当涂黄池、乌溪等乡镇为主推广水稻(小麦)与加工蔬菜轮作技术,两种主导模式推广面积达到0•1万hm2以上。同时,在大公圩及南北圩等地区的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里,重点开展水稻与龙虾连作、水稻与泥鳅混养、粮食作物与生猪养殖循环利用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工作,面积达66•67hm2以上;在市郊和城镇附近的乡村开展草莓与水稻、食用菌与水稻、早熟毛豆与晚粳、鲜食玉米与晚粳等模式的试验、示范工作;在位于公路两侧、交通便捷的地方开展春马铃薯与水稻连作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各乡镇还可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劳动力状况、市场需求总量等开展各种种养、种植新模式的试验研究工作。2010年起,工程实施面积以每年增加0•33万hm2的速度递增,2013年完成4•67万hm2的总体目标任务。实施内容上,从2010年开始,在总结各种成功的高效模式经验基础上,迅速形成适宜地区6个主导模式推广的强劲势头,不断扩大其它可行模式的示范面积。力争高效模式推广面积1a增加667hm2,增收幅度1a上个新台阶,到2013年高效种植模式推广面积达0•33万hm2以上,全市5•33万hm2的粮食生产田块的平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667m2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3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稳粮增效”工程的实施

3•1思想认识要强化从宏观上来说,我市实施“稳粮增效”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实践,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市“两个率先”克难攻坚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我市农民增收方式突破的必然选择。从微观上来讲,实施“稳粮增效”工程能够不断提高我市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单产水平、稳定总产量,能够丰富我市农产品供应的种类和质量;能够提高我市整体农业科技贡献率;能够有效增加我市农民依靠种植业增收的比重;能够拓展、提升我市为农服务的范围和质量。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工作者必须形成共识,为推动“稳粮增效”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2组织实施要有力市县(区)农委和涉农有关部门及乡镇政府要成立有力的行政领导组织和过硬的技术指导组织,层层制定出可行的方案,鼓励农业技术部门、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农民共同参与,上下、左右形成合力,确保工程有效实施。

3•3扶持资金要保障为了调动各方组织和农民参与“稳粮增效”工程的实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来,切实发挥工程实施的效应。市财政要在支农资金中每年安排足额的扶持资金(不少于100万元),县(区)、乡镇财政也应安排相应的资金,保障工程有效实施。对于投入超过50万元、规模超过33•33hm2高效种养、种植模式的重点项目给予10万元以上的扶持;对于投入超过10万元、规模超过3•33hm2高效种养、种植模式示范项目,给予1万元以上的扶持;对于新模式、新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给予2000~5000元的补贴;对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评比出来的先进单位或组织,年终给予3000元的奖励,先进给予个人500元奖励。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与激励作用,使工程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3•4服务水平要提高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部门要对参与工程实施的各种组织和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工作。产前,要帮助他们选好点、确定好地块、选择好可行的模式、传授好技术、签定好订单;产中要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既要帮助他们节本,又要力求有一个理想的产量;产后,要帮助他们搞好产品分类、寻找产品市场、力求好产品好价位,实现好效益。

3•5考核评比要有促动力建议县区政府将“稳粮增效”工程实施绩效纳入乡镇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形成基层组织推动工程实施的压力和动力;制定出考核评比的细则,重奖在工程实施中成效显著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形成各方参与工程实施的推动力和热情;在资金扶持上,对参与工程实施面积大、投入多、带动面广、牵动力强的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要大力扶持,形成参与工程实施的吸引力和促动力。

上一篇: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业科技进步 下一篇:村级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