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创始人Stone:我听从于直觉行事

时间:2022-10-05 12:47:49

站在戛纳国际广告节最大的一个演讲厅――德彪西的巨大讲台上,Biz Stone发型清爽,黑衣黑裤,整个人低调温和。

可是听众不会让他低调下去。与微软、雅虎,Youtube的大佬们一样,第一次参加广告节的Stone收获了超高的人气,在这个大厅里,座无虚席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关注度,更确切地说,是整场根本没有一块落脚的空地。

“我妈妈想问问,Twitter到底是干什么的?”在Stone后方那块巨大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Twitter上的同步问题,那些没有到现场的人,也能有机会和他互动。

“对一个妈妈来说,Twitter就是告诉大家你在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你女儿在做什么。”BizStone说,如此耐心和周到的回答一个看似“常识”的问题,让人群爆发出一阵善意和热烈的笑声。

Twitter大热

几乎所有上网的“地球人”,差不多都像知道Google一样,知道了这个网站。而那些自称为“话唠”的微博客作者们,正勤勉地实时地在上面更新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每一篇博客只有140个单词的容量,Twitter的参与者们却乐此不疲。在一档电视脱口秀节目上,Stone相当幽默和自信地说:“其实,知道我们拥有时,才发现我们就是想要Twitter提供的这种服务。”

有趣的是,这句话立刻被主持人用手机传到了Twitter上。

另一个被Stone津津乐道的段子是,当一个演讲者正在进行他精彩的演讲时,一群不速之客像一群蝴蝶一样,冲进了会场,待他们完全坐定,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分钟。

这也是Twitter的“杰作”。当坐在另一个会场中的一些人一边开会一边上网浏览Twitter时,得知了相邻的另一个会场的内容要更“靠谱”,于是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所有人站起身来,中途“叛逃”了。

作为一种革新性的传播方式的缔造者之一,Stone有理由骄傲。比如,更让Twitter名声大噪的是一位“推友”(Twitter的参与者)将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公布在了自己的微博上,它成了全球所有报道的消息来源。

心中有数

但Stone总是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并且毫不做作。再烂的问题,他也会耐心给出答案。

需要说明的是,Stone的确不是个“好好先生”。这个早年两次“炒掉”学校,成为一名大学肄业生的创业者,其实一直知道自己“不要的是什么”。

比如他第一次肄业的解释是,自己知道美国东北大学的课程与教授都很棒,“但我不喜欢那样的文化氛围,所以只呆了一年”;而第二次肄业是在进入位于波士顿的麻省州立大学1年之后,“虽然他们给了我4年的全额奖学金,但这并不能留住我。”

Stone离开大学后,先后帮助SNS Xanga、Blogger、Odeo和Obvious创业,最长的一次也不过3年多一点。其间,他还曾经进入到Google工作了1年11个月。

对于SNS,Stone有他独到的见解。2002年和2004年,他分别出版了《博客:即时网络内容的天才战略》和《是谁让博客出局》。

毫无疑问,Stone对于SNS 能带给Twitter的价值是了然于胸的。事实上,这个起源于与亲友保持联系的微型博客,其发展路径完全依赖于网民的集体智慧,是网民帮助Twitter实现了公众价值。

2009年4月,当Stone面对着洪流一般涌入他邮箱的、内容几乎相同的邮件时,他说:“每个人都要我对Twitter走向的最新猜测作出回应。”有趣的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急于看到Twitter找到它的盈利模式。

但Stone采取的,仍然是他经典的语句排列方式,“尽管Twitter上有很多商业用户,但它不会采取传统的广告形式,它将立足于其自身的价值。”

将广告拒之门外,这个决定的确大胆。而另一个Stone公开表示的决定是,“没有出售计划,不希望一夜暴富”。

至此,对于这个生来就为了创业,总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的35岁的年轻人来说,下一步再清楚不过,为Twitter找到一个持久的盈利的商业模式,而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网站所采取的方式,又能够为用户和企业提供相应的价值。

上一篇:你为什么“偷菜”等 下一篇:免费网游与收费网游,哪个更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