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全国强区建设方案

时间:2022-10-05 12:34:43

强化全国强区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政府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打造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水平都明显提升的绩效政府,全面推进全国强区建设,特制定区政府管理创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区的现实,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管理理念,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尤其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依法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服务优质、责任落实、廉洁高效的绩效政府。

(二)预期目标

通过机制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绩效政府初见端倪。区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公众参与度更加有效,现代政务公开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得以提升,公共服务理念、模式、手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行政资源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城区管理水平、配套规制改革、依法行政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危、重、险、难等应急事件处置应对体系进一步健全顺畅;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得到延伸完善,评估结果应用进一步深化提升。

(三)基本原则

1、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着重解决目前政府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提高行政效率与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创新方案的可行性,讲求实效。

2、持续渐进,适度超前。要充分考虑区政府以往改革的进程和做法,总结经验教训,推进已有改革,巩固改革成果,扩大改革的覆盖面。同时,要着眼未来,开阔视野,大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政府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注意改革方案的适度超前。

3、系统配套,重点突破。要重视创新的系统配套,点面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要敢于破除一切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旧行政管理的观念、体制和运行模式,强调公众参与、公平、责任、效率与绩效的价值理念,探索一条体现区特色的政府管理创新之路。

二、主要内容

区政府管理创新将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对管理体制与机制、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重心是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和扩大公民参与,建立健全公共决策与执行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区管理,实施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推进绩效评估与管理。

(一)逐步推行政务公开透明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决策与执行机制

公开、透明和民主是现代化政府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必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建立开放的、参与式的公共决策与执行机制,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政务公开涵盖相关政府活动,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特别是加大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信息的公开力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深化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公示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以及通报会、咨询会、论证会等渠道公布决策方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政府工作信息,如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工程项目、财政预决算等等。

——创新政务公开形式,通过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点题公开、办事指南等多种形式进行政务公开,实现便民高效优质服务目标。

——完善面向公众、结构完整、便民高效、安全可信的电子政务系统。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办事和网上服务,在优化审批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与服务业务的网上办理,使网上审批等工作逐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积极提高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积极开发面向公众、门类齐全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充实更新网站内容。

——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区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改进政府管理和办公系统软件,分门别类建设数据库,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健全与完善政府专网,改进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机制,进一步推广无纸化办公方式。

(二)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四项基本职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增强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构建“服务型的政府”。

——履行城区政府经济调节及市场监管的职能。制定和实施中、长期规划、区域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对主要产业和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指导性安排,制定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构建法治、公开、公平、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环境。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建立以公共支出为导向的财政支出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加大对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公共服务的支出。改革财政支出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在资源配置市场化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通过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加强政府引导监控作用的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采取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引导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改善服务供给,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根据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逐步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外包服务、购买服务等方式,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

——建立“广泛覆盖、适度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在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初级卫生保健、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保护贫弱者为重点,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保持公适度的共服务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要继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环境,在保证本地居民享受就业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工就业服务水平。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保证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平台。明晰各个部门权责关系,整合机关内部资源,推动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优化内部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绩效。不断创新对外工作流程,更好地体现对公众负责的精神,快捷有效地解决行政相对人的困难问题。落实各项社会承诺和一次性告知制,探索完善一站式审批机制,从人员、经费、设施和运作机制等方面提高各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丰富延伸社区服务网等网站内涵,突出网上服务、网上办公系统,加强网站互动模块建设。推广以“爱心超市”为典型的弱势群体帮扶机制,不断创新方法,提高长效扶贫水平。

(三)逐步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综合效率

突出市场化、规范化的要求,围绕逐步取消政府对“竞争性、有限性、垄断性”的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指令性配置方式,积极探索,注重实践,推进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对有额度控制的行政资源,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公平配置,逐步探索建立以电子政务为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政府信息资源市场化模式,发挥政府信息资源作用,最终达到“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三方受益。

——对政府或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及服务,要进一步拓宽政府采购领域,提高采购效益。如探索会议服务、房屋招租、公益广告、机关电脑维护服务等项目实行政府采购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逐步建立重大节庆、展览活动的冠名及广告等合作机制,试行大型公共设施物业管理外包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益。

——原由政府控制的投资市场和经营市场,要逐步向市场公平开放。继续加大园林管理体制改革力度,除园林管理工作由管理中心负责外,作业任务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对公园内的文化娱乐场所、展馆等设施,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和内外资界限,向社会资本开放,进行社会化经营;在园林绿化的施工和维护方面实行目标责任制、承包责任制或指标制,坚持谁承包、谁受益、谁承担风险。

(四)努力推动城区管理模式转变,切实提高城区管理质量效益

要在城区管理改革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牢固树立“辖区”理念和“24小时”理念,坚持“9+1”城市联合执法模式,深入开展创“四无”、“建六无”社区活动,进一步转变城区经营管理理念和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和方式。

——树立现代化城市理念,运用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目标组合,优化城区的产业和社会事业布局,合理安排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区新形象;树立环境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加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力度,集聚、重组和营运城区资源,吸纳民间资本,盘活存量土地,置换土地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变“要地卖钱”为“要地生钱”,赋予土地生财能力。施行“网络化”等征地拆迁模式,着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城区管理机制创新,把城区绿化养护、照明系统维护、路面保洁等市政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或拍卖方式推向市场,建立和完善市政建设管理投资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运营市场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有效机制,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管理领域,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运营效率。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民间机构参与非义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卫、养老等公共事业建设。诸如特许经营权转让、资产经营权转让、收费权转让、冠名权和广告权转让、公开招投标、签约外包、民办经营、项目承包等方式,逐步实现部分社会公共事业朝着民营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运作,推进城区公用事业产业化进程。

——明确区街两级分工,确定职责范围,进一步简政放权。本着“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思路,创新区对街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街道在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和运作空间。强化经济工作以财税为中心,实行项目属地化管理,加强街道对经济的调节能力,发挥“10+1”积极性,激发街道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街道综合服务的能力,结合机构改革,逐步下放事权,充分发挥街道一级城区管理职能。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五)着力推出应急管理新型举措,不断增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条块结合、专群结合、协同应对,快速反应、依法规范、责权一致,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和应急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成立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履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发挥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运转枢纽的职能和作用。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完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

——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规范和健全应急工作运行和评价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信息制度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建立准确、及时、快速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以现场处置为中心的各方协同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度,果断决策,迅速处置。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客观公正地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通过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六)深入推广绩效评估管理制度,扎实提升公共部门服务水平

要充分发挥我区绩效评估的先行优势,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为核心,深入强化绩效评估与管理工作。

——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合理设定指标体系宏观架构,根据组织的运作过程模块对评估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的宏观架构,使评估纬度设置与组织输入、运作和产出的运作流程更加紧密结合,更具针对性。根据科学发展观、上级重要部署要求及各参评单位的工作职能、工作重点合理设置和及时调整更新具体指标设定情况,使之更符合发展导向需求,更具客观实际性。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被评估单位的多元化产出,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肯定性指标与否定性指标相结合,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相结合,个体指标与团体指标相结合。引入平衡记分卡和关键性指标概念,进一步突出指标的针对性、强化指标平衡性。

——优化智能的评估工具。完善优化绩效评估信息系统软件,有效减轻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排除人为喜好因素对评估的影响,提高评估结果的有效度和可信度。保证评估软件的开放性、适度性,使其能够随着评估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得到修改升级。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政务信息录入(或导入)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结果瞬时完成和动态更新的密切互动。

——加强评估组织工作,提高评估执行力。成立评估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评估工作的权威性。组建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绩效评估队伍,保证评估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绩效评估沟通机制,保证评估任务下达到位、指导有力、反馈及时。设计逻辑清晰、条理清楚、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流程图,做好评估的说明解释工作。

——深化结果应用,推行行政问责制。实行绩效评估结果公开制度,提高评估透明度,通过舆论监督促使不合格单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整改。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发挥评估的激励和监控作用。探索评估与行政问责的结合机制,做到评估内容与问责范围相结合、评估主体与问责主体相匹配、评估的透明度与问责的公信度及权威度相对应。建立绩效整改计划机制,促进被评估部门之间、评估组织机构与被评估部门之间的绩效互动,达到绩效评估持续性改进绩效的最终目的。

——积极探索绩效评估与管理的有效延伸。在科学有序地开展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绩效评估取得的成果,本着“规范行政收支、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原则,探索绩效评估与绩效预算及绩效审计的结合机制。做到以评估造预算,以评估促审计,以预算审计深化评估。同时,要健全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进行绩效评估考核,有效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抓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各级各部门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指定一名领导具体抓,加强组织协调,注重实效,推动工作,形成上下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

(二)抓宣传,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运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媒体进行宣传引导,总结我区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做法,介绍我区政府管理创新取得的成效,深化对政府管理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认识一致、主动参与、积极推进的氛围,增强对管理创新的支持和认可,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三)抓实施,系统配套,稳步推进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区政府的部署,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全面推动的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区政府管理创新方案”。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总方案和6个实施方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体现本部门特点、操作性强、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提出各自的具体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政府管理创新取得实际效果。

(四)抓监督,加强指导,完善机制

加强对政府管理创新方案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和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区政府要适时邀请相关专家对各级各部门的创新工作进行诊断,对全区的创新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我区政府管理创新方向的正确性,方案的可行性,措施的可操作性。要将实施创新方案与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与干部晋职晋级相挂钩。

上一篇:区政办无证幼儿园清整通知 下一篇:区政办幼儿园安全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