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孩深感愧疚的事

时间:2022-10-05 12:00:07

让女孩深感愧疚的事

某天晚上,我照例打开电子信箱,处理心理咨询来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的来信: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女大学生,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请您帮帮我。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我乘火车返校,一路上我和坐在旁边的人都聊开了,特别是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我跟他聊了很多。

快到站了,我踮起脚拿架子上的行李。那个男子开口说,我帮你拿吧。我说不用。我当时用的是小孩子般不服气的语气,可让人听起来就是一种不领情的语气,亦或是一种对熟人很不客气的语气。可他还是帮我把行李从架子上拿了下来,我连声谢谢也没说就下车了,也没回头看他一眼或者微笑一下表示谢意。等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时,已经来不及了。

回来后我还经常想,他或许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人,我对他的所作所为,会令他对这个世界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他会厌世,会因这个无情冷淡的社会而在思想上走向极端。我甚至还想到,他会想不开自杀,会得抑郁症什么的。一想到这些,我就很愧疚,良心倍受谴责。我很焦虑,很害怕,担心他真的会那样。事实上,他怎么样我根本不知道,但我总会那么想。

我这是怎么了?我该如何对待这件令我深感愧疚的事?

女孩的故事是不是不可思议,她到底怎么了?

透过来信的字里行间,我对女孩的心态已经有了初步掌握,但是鉴于网络咨询的局限性,我还是建议她打电话来咨询,以便进一步诊断。周六晚上,女孩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大致重述了来信的内容。之后,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是怎样一个人?女孩的回答是: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喜欢封闭自己,周围缺少伙伴,平时很少和同学交流,和异性同学更是很少交流。

第二个问题:在列车上,和那个男子近距离的交流是第一次吗?女孩的回答是:是的,这是我第一次和男生进行愉快地交谈,平时几乎没有过,我对他印象很好。

第三个问题:你还没有谈过恋爱,没有交过男朋友,是吗?女孩的回答是:我没交过一个男朋友,从中学到大学,自己只是对男孩子有过好感。这事儿,您是怎么知道的?

女孩的回答印证了我的推测。她在信中提到的事,折射出她的补偿心理。一个内向封闭的女孩,平时很少与人亲近,更缺少两性之间的交流,她与那个男人的亲切交谈,肯定感觉特别好。来信中,女孩没有用“男人”或“男的”,而用了“男子”这个字眼,不经意间透露的正是女孩的好感。也就是说,旅途与男人的偶遇,在女孩心理上引起的反响非常强烈,甚至还触发了少女对异性的种种情怀。这种新异的印象必然深刻。正是这一切,使女孩与异往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补偿。两人分手的时候,女孩对那个男子的帮助说不,表露了女孩“欲说还羞”的心态。分手后女孩的想法,与其说是担心,是愧疚,不如说是遗憾,是留恋:为什么没有好好话别,哪怕是回眸一笑,那种美好的感觉还能继续吗?

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女孩一再地表示,“我理解您说的意思”,“您分析得挺有道理”,“您说到了我的心里”。这说明,女孩是有所领悟的。但是,依然让她感到疑惑的是,留恋应该是美好的感觉,为什么却变成了担心和愧疚?

这主要是女孩内在的心理冲突所致。与男人列车偶遇,留下了朦胧的好感,女孩自己隐约之间是有所觉察的,这是一种自然萌发、难以抑制的心态,是一种向往心理。但是,当一个很少与异往的女孩觉察到自己对男人的好感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我怎么能对这样一个男人有这样的心态?这又演变成一种排斥心理。一面是向往,一面是排斥,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突。

女孩内心的好感与留恋,通过心理的“置换作用”改头换面,以担心与愧疚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能满足了留恋的心理需要,又避免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压力。

女孩最后说:“我全明白了,如果那天坐我旁边的是一个女的,我就不会这样了。可是,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首先,接受自己对一个男人的朦胧的好感,甚至包括种种的幻想。这是最重要的。一旦内心接受了,也就不用改头换面,变成担心、愧疚种种莫名其妙的念头了。其次,如果还出现强迫观念,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在意它,使其逐渐被淡化。最后,根本的对策是放开自己,增进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一旦日常的异往能够满足心理需求,这样的心结也就自行化解了。

上一篇:客家厨官 5期 下一篇:女性熬夜更要注意健康方式吗等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