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输赢、未来之路

时间:2022-10-04 11:01:14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工业日新月异,其优秀的生产能力为消费市场的急速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演化,国内的产销一体化模式逐步分离,专门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各司其职,共同携手,走上一条联姻之路。这就是现在业界流行的OEM,一种已经在国外成功操作几十年之久的厂、商合作方式。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的简称,意即设备原件生产者,其基本含义为定牌加工,俗称“贴牌生产”。就是甲方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被乙方选中,乙方委托甲方生产,并贴上乙方的商标,由乙方以较低价格收购作为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

一方是过剩的生产研发力,一方是完善的销售网络、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正所谓强强联合,实现双赢。因为如此的利益驱动,日化界掀起了一股“贴牌加工”的旋风。在中小型化妆品企业集中的珠江三角地带,由于前期化妆品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大量企业蜂拥而上,却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以致举步维艰,造成生产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国外化妆品进入大陆投资建厂,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再加上大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他们迅速成为国外化妆品品牌的亚洲生产中心。大家熟悉的美国玫琳凯公司,当初投入2000万美元在杭州建厂,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对进口化妆品的政策有进一步调整,因此玫琳凯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将其雄厚的生产力部分转向国外化妆品牌,成为他们的生产商。

国内的化妆品生产研发机构,也纷纷与实力雄厚的经销商合作。重庆有一家研究开发并生产传统中药化妆品的机构,每年都会有几个化妆品的配方在国际国内获得金奖,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多年以来该企业自己操作的品牌全都以失败告终。可是每年的科研成果还是照出不误,而自己又不敢投入市场,结果是科研成果和生产设备都锁在深闺。愁坏了的老板进退两难,而又欲罢不能。忽然一天,远在广州的旧日经销商打来电话,希望用老板的配方帮他生产几种产品,包材和销售推广都由经销商自己负责,没过几月,这批产品为老板带来了一笔稳定的收益。原来广州经销商有多年的日化销售经验和健全的销售网络,他找准市场需求重新对老板的产品进行包装定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举,不但解决了老板的燃眉之急,而且打开了新思路,重新调整资源和战略方向。

重新整合之后,老板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注册品牌,并将其产品核心功能明确,印刷成册,发到各地经销商手中。对于那些有了资金和网络,但缺乏技术和设备的经销商,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凭借快速的洞察力,准确切入市场的脉搏,提炼出有效产品的USP(独特卖点),设计印制相应的包装,极具针对性地向老板下定单,并支付一定的品牌使用费,从而使沉睡多年的产品很快进入了流通。对于老板来讲,将科技转化成了生产力,并将闲置资产盘活,当然是再好不过。几年下来,虽然赚钱不多,却再也没有从前的困苦。有了更多的时间,根据经销商的要求搞科研,而不再为市场操心,只坐等钱到帐,而经销商也不再为技术更新和投入固定资产发愁,这真是到了一种双赢的状态!

一片颂扬声中OEM真的是一条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吗?

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特定的不规范的一面,很多企业利用OEM方式只是想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现金流,而忽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企业的长远规划。因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产品严重的同质化、概念炒作的放纵、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功能性化妆品不能带给消费者有效、持续、稳定的护理,造成更多的投机取巧者。企业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有可能使自己永远都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永远都是简单的加工厂,长此以往,OEM对企业将造成长久的、隐性的伤害,中国将永远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密集区,成为国外优秀品牌赚取高额利润的垫脚石。

但是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是一种必然,那么有没有办法规避呢?在选择OEM方式的时候,不论是生产方、委托方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生产方应该注意:

1. 对质量控制要更严格,必须按委托方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产品的加工生产,否则将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2. 生产成本的经济风险加大,由于委托方对产品的市场预测和对自己的市场推广能力估计不足,造成产品销量不大,库存增加,委托方将会削减对生产方的订货量;而生产方由于早已进行原料采购,造成大批配件和原材料积压,大量资金被占用,如果此时委托方再更改OEM合作的产品品种,形势更加危险。

* 委托方应注意:

1. 存在着法律风险。许多国内企业的OEM合同太简单,而国外名牌的合作协议往往从设备到工艺,从标准到质量,从配件到整机,从价格到市场,从服务到维修,从交货周期到配件供应年限,从付款到交货,从检测到验收,都有十分严格完善的要求。国内企业往往忽略不计,这种状况容易导致许多纠纷,出现矛盾后难以调解。

2. 品牌风险。使用自有品牌OEM,一定要对生产方进行严格考察,不要贪图简单的效益,否则陷进去的是品牌。

3. 被投诉风险。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企业贴牌生产的产品未注明生产产地,这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相违背的,很有可能被消费者投诉,或被技术监督等部门查处。

* 解决方案

1. 在OEM合作的前期应互相慎重考察,以确定对方是否具备合作的基础前提。

2. 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应尽可能仔细全面。

3. 贴牌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应注明产地。

4. 合作的双方应建立起信任和责任。

5. 同时需注意其商标内容是否合法,明确商标使用和提供方式。

6. 未经委托方同意,对多余的产品承接方无权自行销售。

目前业界人士对OEM的功过发展,众说纷纭,在输赢之间找到最合适自身发展的方向,规避不良后果,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无论是内企还是外企,最终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为自己赢取一片蓝天!

上一篇:化妆品市场潜力大 下一篇:第93届中国化妆洗涤美容美发商品交易会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