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当心冷空气

时间:2022-10-04 08:37:26

仲秋当心冷空气

各地季节的划分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在江南,人们习惯于把9~11月算作秋季。可是,这个期间里,天气的变化比较大。所以,应该用气温作为划分季节的标准才较为科学。现在常常以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算作秋季,如果这样,那江南一带的秋季就不长,大约每年只有两个月左右,一般也就是从9月下旬到11月中旬了,当然也可能早或晚。

金色的秋天是最宜人的季节,因为15~25℃是对人们最适宜的气温,而秋季的大部分气温在这个范围以内。但是,对哮喘病人来说,秋天仍是一个危险的季节。每年9月份以后,哮喘病人的发作就逐渐增多,往往国庆前后发作的人数和发作的程度达到顶峰,这为什么呢?在进行几年观察后发现,原来日平均气温与哮喘发作有着密切关系。秋季到来时,日平均气温降到21℃就会出现哮喘病人的发作高峰,气温再往下降,发作的人数反而逐渐减少。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哮喘病人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调节功能比较差的缘故。

随着进入秋季,气温渐渐降低,这时要特别当心的是,冷空气的袭击比较多。一旦冷空气经过,不仅哮喘病可能发作,而且,好多病人的病情都会加重,甚至诱发。例如,冷空气话跃时,可以诱发产妇子,临产妇可髓提前破水,外科病人的手术饼发症增多,并可诱发骨折痛、瘢痕痛,肾结石病人可诱发肾酸痛,胃溃疡病人也易发生胃穿孔,心绞痛同样易于发作;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也以这种天气为多;关节痛病人这时也常疼痛,特别是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

在初秋,南方还受到太平洋台风的影响,台风通过时气压下降,湿度增大,慢性病人的症状也都会加剧,还能诱发哮喘和心肌梗塞。

根据我们的研究,气温降到22℃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死亡人数会逐渐增加,特别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对于老年重病人在入秋后更应加强护理。

气象变化因素对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人体的情况,这就是同样的天气,并不使同样疾病的患者都发作的缘故。因此,对于一些可能会受冷空气影响的病人来说,应该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不要受寒,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更应及时服药预防。这样,通过加强护理和适应,是可以大大减少不利气候对人体的影响的。

上一篇:善于记住,也要善于忘掉 下一篇:怎样溜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