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饮食拾趣

时间:2022-10-04 07:55:07

中非饮食拾趣

老友胡柯病逝己经几个年头了,但他奇特的经历、文雅的谈吐,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他曾是我国援非的一名翻译,每当他谈及非洲时,那种向往的神情,真令人感动。今特将他介绍的关于非洲人饮食的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同时也以此表示我对老友的追念。

“稀意”

我们常说“吃在广州”,其含义是广州人什么都吃,不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无一不是盘中美食,而中非人的食域似乎较之更开拓更广阔,飞禽走兽无须说及,连一条条小小的虫子,也是美味佳肴。其中一种叫“稀意”的小虫,就很使中非人民着迷。

“稀意”,似是蝴蝶的幼虫,全身灰白,头有红点,两侧旁伸出一根根直须,形如我们常见的毛虫或蜈蚣。全长33.3~66.7 cm,人们称之为“稀意”。

每至蝴蝶繁殖季节,那些热带丛林里,就会生出大批的“稀意"。这时候,村村寨寨,男男女女,就如国内赶庙会一般,成群结队,一个个头顶盆盆罐罐,相邀进入丛林采集“稀意”,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欢欢喜喜。

中非人民对中国朋友十分友好。我们在路上碰上采集人群时,他们总是主动、热情地掀开盆、罐上的芭蕉叶,让我们观看他们当天的成果。那一盆盆、一罐罐的蠕动着的虫子,真令人毛骨悚然。可他们将这些虫子用开水烫一烫,拌上盐和佐料,全家人围在一起,直吃得津津有味。这是“鲜吃”,也是当地人的一种常见吃法。如果采集多了,一时吃不完,便火焙成虫干,状如我国中药店的中药僵蚕,以备长年食用,如果拿去集市销售,据说还是十分抢手的货品。至于干品的吃法,没有亲眼见过,说不出它的佳处来,但我想,美食干吃,味道也该是很美妙的吧。

在“稀意”采集季节,家里待客,如果没有这种食物,对客人为不敬,常会引起客人的不快。“稀意”在中非人家里,占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呀。

采集“稀意”,约可延续1个多月时间。在这个季节中,丛林赛过集市,人群熙来攘往。各处市场也很繁盛,到处可见成堆的“稀意”干。原被人们频频光顾的牛肉摊,这时也萧条落漠,无人问津,只得封刀歇业。一直到季节过去,虫渐稀少,人们无可奈何地说“沙花牙”(过时之意)了,“稀意”卷起的狂潮,才渐渐平息。

“刚果拉”

在中非大地,最常见的食物,是“刚果拉”。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一天不见的也是“刚果拉”。

这“刚果拉”是什么?是一种乳白色的液体。说它是酒,男女老少,都可连喝3大碗,也不见醉。说它是一般饮料,似也不是,因为款待贵客,也以"刚果拉"出之。这种乳白色液体,在中非即使是达官显贵、硕儒巨擘,它也是必须常备、不可或缺的食品。它到底是什么呢?随着热情的中非朋友往丛林中走去,便可知端的。

丛林开阔处,只见一排排酷似棕榈的树木,状如纺锤,树干粗大,树梢细小。人们在树根部开一个缺口,楔入一根细木棍,让树里的乳白汁液,顺着小木棍滴入预先设好的容器。也许是这乳白汁液的美味,招来了许多飞蜂和蚂蚁以及各色各样的昆虫。人们并不赶走这些虫子,似是“酿造”过程中应有的一道“工序”。容器里还有几块树皮,使乳白液体不断冒出气泡,并散发出一种令人似乎快愉的气味。每聚集一定数量,就可以出售了。所以,丛林中既是“酿造"的场所,也是热销的“酒肆”,更是宴饮的佳处。

每逢星期天或其他假日,人们总是聚集在这些“酒肆"中痛饮。城里的人到乡下玩耍,也喜爱这些地方,而且是行一路饮一路,直喝得两眼发红,舌头发硬。据说这种汁液,喝起来爽口而又能提神,更是为朋友饯行的“佳酿”。

有多少双眼晴,就有多少个视角,在广袤深邃而又神秘的热带丛林滋养着的中非大地,这些稍嫌简古的食物,与他们乌黑的皮肤、洁白的牙齿和健壮的体魄,是不是不无关系呢?

上一篇:满族农家菜 下一篇:张恨水的饮食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