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时间:2022-10-04 07:35:35

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时事链接】

“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琅琊榜……”热播剧《琅琊榜》不仅引起了观众对于剧中男演员颜值、服饰及剧情的热烈讨论,还引起了江苏、山东、安徽多地争抢“琅琊”之名。

《琅琊榜》片中并未介绍琅琊阁具置。

2015年9月19日电视剧开播之后,南京最先做出反应,通过微信文章等方式,指剧中的“金陵”就是南京,其中的“琅琊山”“琅琊阁”就在栖霞山附近。

山东方面也指,“琅琊山”和“琅琊阁”,与山东东南沿海的古琅琊郡、琅琊台有关,加上该剧开播前打出了是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等多家影视公司联合出品,似乎为“琅琊”在山东再添一证据。

11月11日,安徽滁州网消息称,10月下旬,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在网络上流传的“琅琊阁”换匾图片中,琅琊阁三个右起大字,落款竟还写了“苏轼”。而“会峰阁”的匾额则被倒放在墙角,匾额上的漆已经出现了大条的裂痕。

“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琅琊榜……”近来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近日,安徽滁州为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来热议。

营销学中有一种“借势营销”,借助社会上受关注的事件推广产品,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而在滁州趁《琅琊榜》借题发挥的同时,秦朝时设立琅琊郡的山东临沂、拥有古“琅邪县”的江苏南京也加入了争抢队伍。可是,花果山好造,“正果”却难修,不是所有的借势都能成功。《琅琊榜》是一部以南北朝时代为背景虚构的电视剧,对于滁州来说,把始建于明朝的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种借势推广旅游资源的结果,很可能拥抱的是虚无,失去的是文化。

一部《乔家大院》带热山西乔家大院,一部《非诚勿扰》带热杭州西溪湿地,傍剧扬名要想成功,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尊重客观事实。仅有几个虚构人物和虚构建筑,怎能代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旅游推介和城市形象宣传,绝不能不顾社会影响和历史事实盲目追求市场效果。事实上,滁州琅琊山本身的历史文化蕴涵足够丰富。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既有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要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是否值得,要打一个问号。

好酒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某种意义上也是注意力经济,城市形象宣传同样需要争取受众眼球。但是,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才是制胜之道。巧劲用过了,可能就会弄巧成拙。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当年某名牌白酒为了不错过一次国际评奖机会,不惜自摔酒坛制造轰动。这正说明,用巧劲,还得恰当把握和运用自身家底和优势。片面重视注意力经济,而不考虑自身实际,难免事与愿违。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文物保护也好,文化建设也好,最需冷静审慎、长远考虑,最忌大干快上、好大喜功、拍脑门决策。盲目地傍剧扬名,还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政绩冲动的一个小缩影。从像孙悟空、西门庆这样虚构的小说人物被过度利用,到以“最大炒饭”“最大月饼”等世界吉尼斯纪录为噱头拉升城市关注,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让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却被摧毁在无情的推土机下。倘若假古迹遍布中华各地,俗文化充斥时代心灵,我们所期待的文化振兴岂不是要大打折扣?

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无比渴求得到更多历史文化的滋润,也往往受困于浮躁庸俗乘虚而入的烦恼。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越要懂得尊重文化规律、引领世道人心的重要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

(摘自2015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一句话评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景区要想经营好,市场是骨,文化才是魂。在市场上动脑筋固然无可厚非,但若在魂灵上不花心思升华,这个骨架搭得再好,也没有有血有肉的内容去填充。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及前景 下一篇:浅谈高校口腔实验室的高速手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