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4 07:09:47

创造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是否有创造性是衡量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创造性是艺术作品的源头活水。环境艺术设计虽然与纯艺术创作有所不同,但作为一门集艺术与技术、自然与人文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不可或缺。无论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应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将美传达给世人。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环境艺术设计

1 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之初,设计者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以及与业主沟通,了解了设计的基本要求后,便会进入创意思维阶段。这一阶段设计者会经历一场头脑风暴,开动脑筋,产生大量的设计灵感,并通过手与脑的配合,将这些灵感进行记录。这是一场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牵涉到的思维方式有以下几种,设计者在设计思维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1)逆向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对定式的一种反叛,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追求与众不同,希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独特而新颖的构思是设计师的追求,也是衡量设计作品的标准之一。例如,我国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设计的角逐当时异常激烈,由于其位置特殊,位于天安门广场这一敏感地带,毗邻人民大会堂,周围有很多重要的建筑。很多人都主张采用传统的古典建筑造型来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协调,而法国建筑师安德鲁的“水煮蛋”方案则一反古典建筑的繁琐,以一个简洁漂亮的椭圆造型脱颖而出,赢得评委的青睐,最终获得采用。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采用了船帆的造型,一反传统歌剧院的定式,同时又反映出悉尼这一海滨城市的特色,从而成为悉尼的标志性建筑。解构主义的产生也是设计师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创造的产物。景观设计中,解构主义运用最为成功的案例即屈米设计的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在方案。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曾经盛极一时,其代表作是巴黎的凡尔赛宫。其特点是巨大的尺度、轴线、林荫道和模纹花坛等。而同样位于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并没有延续这一模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了设计的整体观念,将其裂解为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并将其进行叠加,以体现矛盾与冲突。运用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设计中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抛弃了设计的实用性和文化性。(2)联想。即对当前事物的分析、综合、判断的思维过程中连带想起其他事物的思维方式,借以扩大思维空间。联想需要依靠考察、记忆、实践及交流为基础。联想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基地分析和设计构思阶段运用最多。设计师明确基本设计目标后,通过实地踏查和对场地及环境的亲身体验,细心感悟,情感交流,将场地在脑海和情感中建立初步印象,同时基于此,结合设计目标、当地人文特征、文化底蕴、周围环境等等展开丰富的联想,罗列与设计主题相关的各种可能的设计趋向,找到尽可能多的设计切入点,为初步的设计构思打下基础。这一过程还包含相似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在设计的形式感、色彩、材料、结构、设计风格取向等多个层面对已有的县类似的案例加以研究、整理、分析,得到有用的参考和借鉴。丰富的联想是设计中产生灵感的火花的前提。美国著名环境艺术设计大师海尔普林设计的罗斯福纪念公园,由罗斯福总统的生平为切入点进行广泛联想,用四个主要空间及其过渡空间来表达“为体验而设计”的构思,这四个空间既是对罗斯福总统长达12年任期的叙述,也是对四个自由;就业自由、自由、自由和免于恐惧自由的纪念。(3)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幻想性等特点。丰富的想象力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可以说想象穿插在整个方案的形成过程中。设计者应将各种想法形象的呈现于脑海和图纸上,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方案的推敲与表达。也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很多设计师才设计出具有新意的作品,甚至营造出乎意料的动人效果。SWA设计事务所的方案设计师哈格瑞夫斯设计的万圣节广场,大胆利用镜面墙等设计要素创造出一个令人感到意外,有点梦幻色彩的世界,它的不可思议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创造了一个神秘与变形的世界。(4)灵感。灵感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要建立在平时多看、多画、多思考、多实践的深厚积累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往往遇到令人头痛的多种问题,如现状与理想的矛盾,形式美的问题,空间的组合与过渡问题,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问题等,这些问题须经过设计者冥思苦想,等待“灵感”的闪现。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可让思想跳出圈外,转移思考对象,通过不受约束的潜意识思考,来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想。这样往往能够充分发挥右脑的思维功能,并摆脱习惯性思维和已有的思维定势,使思路在潜意识中得到重新整理和调整。这时,头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和潜意识观念不断的进行自由建构和组合,一旦思路接通,就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局面,即潜意识思维成果在意识中呈现出来,最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想。许多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产生都得益于该阶段的灵感闪现。当然这是需要充分的自觉思考造成的处于高度激发状态的心理场作为前提的。(5)组合与移植。将多种设计元素,有时甚至是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进行大胆组合,常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现代室内设计流行的混搭并不会产生不和谐的感觉,反而能够使造型、色彩、质感等等更加丰富。巴塞罗那的北站公园在设计时创造性的将雕塑艺术和陶艺纳入思维中去,进行了很好的组合,是雕塑与环境艺术、主题思想与艺术形式多方面同意与融合的结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乏将一种景观要素通过抽象和变形移植进另一种风格环境艺术中的作法。尤其是日本的枯山水庭园,通过将自然要素高度进行抽象和移植,在小尺度中创造出一片广阔的有着禅宗意味的境界。

2 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2.1 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广泛的知识积累有助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设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多学,多看,多思。对设计师来说,只要努力刻苦,一般都能达到“再造”的水平,而“创造”却只垂青于有造诣、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人,而这一能力的提升则需要不断的进行资料的搜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尤其需要亲自深入生活和自然中去用心去体验和感悟。经常画速写是积累素材的一个有效办法。

2.2 注重手头功夫和表达能力的增强

设计师必须具备用笔尖思考,用图形说话的能力。如今,很多设计者太过依赖电脑软件的运用,常在设计之初就运用软件绘图,这样很容易限制设计思维的发挥。相对于软件来说,手绘还是最自由的,最有创造性的,最能够直接的表现脑子的想法,因此,手头功夫是每个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应该加以强化。

2.3 注重灵感的诱发与捕捉

平时的各种积累是设计师灵感的重要源泉,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一些设计师总是随身携带纸笔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心感受用图文记录下来,厚积薄发。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在大脑中形成灵感闪现的诱发势态,将自己的兴趣、注意力、思维和情感全部集中在创造目标上,使思维进入一触即发的饱和状态。其次要善于科学用脑,张弛结合。第三要提高机遇的发生概率,善于把平日积累与创造目标联系起来,获得启发。第四要善于及时捕捉和发现灵感闪现的创造性火花。灵感一般只是给设计者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观念或思路,要把这种观念或思路变成创造性的完整方案,还需要大量艰苦的发展完善工作。因而在灵感闪现后应趁热打铁,获得创造的成功。

2.4 注重方案设计的多样化

有时候,面对同一个场地,我们可以试着多做几套方案,而后进行比较,优中选优,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常会产生大量新的想法和灵感,我们可以随时将其运用到设计中。这一过程还应多征求他人的意见,注重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人可以是业内人士,也可以是普通人。集思广益可以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创新。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有意识的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设计是使我们的设计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平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性,而在面对设计实践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使设计作品美观、实用、新颖,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金萱.“反者道之动”―――谈艺术设计中的逆向思维方法[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1).

[2]陆宇澄,张胜春.论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济南大学学报,2011(6).

[3]顾孟潮.信息・思维・创造―――空间环境设计创造思维特点与思维类型[J].1996(1).

[4]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

上一篇:民歌在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别样传承 下一篇:让物流业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