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之力,登“文”之峰

时间:2022-10-04 05:47:28

摘要: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五个领域,相比较而言,写作见效最慢。而作文历来被称为高考的半壁江山。而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高度。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应以读促写,写读结合。这里的读既指读课文美文,又读学生习作。

关键词:阅读 语言表达 素材 生活 情感 语言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作文真的如此痛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主要原因有三:(1)应试教育的痕迹明显。作文教学念念不忘高考指挥棒,训练单一,模式陈旧,训练过程封闭、残缺、单一;(2)老师怕教怕批作文有畏难情绪,也有的急功近利,舍本求末,不从开源上做文章,而是领学生走概念化、模式化的套路;(3)学生的问题,阅读量小,生活面窄,积累太少,对写好作文缺乏兴趣和信心。大量事实证明,写作已经成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改革写作教学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读与写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通过阅读,学习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在理解字词、文言句子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内涵,学习它的语言表达。如《孔乙己》一文,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即勾画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的没落形象,人物外貌描写出神入化。可以在阅读后组织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外貌描写,作一个作文片段训练。再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道:雪下得正紧。“紧”字极妙,写场景写雪势一字尽矣!行文多么简洁而传神。再如,《劝学》《阿房宫赋》等文章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使语势足,语意明,读之酣畅。学生就会潜移默化,深受其影响。

总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语言表达特色,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的情感里,语言表达也不尽相同。通过阅读可以加深体会,受其影响,进而应用于写作,这样才真正是达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二、通过品读,积累作文素材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写作是有弹性的。素材匮乏,写起文章来就会搔首抓耳,江郎才尽;素材丰富,写起文章来就会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文思泉涌。学生要写好作文, 必须做“杂食”动物,广泛涉猎,不断“充电”。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酿蜜”, 还应指导学生“采花”。我们不妨给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从“题海”中爬上来,从“作业堆”里钻出来, 加强阅读。

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的多样性,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再加之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学生遣词造句就会灵活多变,语言表达也会异彩纷呈,飞跃而又畅达。除此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文章中灵活的引用名言警句以及旋律优美、健康积极的校园歌曲的歌词,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度,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拓宽学生的语言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生动而形象,自然而活泼。

三、通过悟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臧克家说过:“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

感受就是体会,也就是用心去琢磨、去品味、去体验、去发现。观察是感受的基础,感受是观察的深入。生活中,一种自然景观,一件平凡小事,一个甜甜的微笑, 一声轻轻的叹息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 就会因观察者的不同而产生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只要我们善于捕捉这些细腻的情感波动和微妙的情绪变化,就会找到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因此,在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处理段落大意,记载中心思想。更应留心观察作者是怎样生活的,作者是如何用心感受生活, 对生活“细嚼慢咽”的,作者又是如何敏捷地捕捉内心情感变化的瞬间,抒写成文的。如《游褒禅山记》作者怎样写游历过程,又是怎样引发议论的,那就是善于感受生活,由日常小事引起情感波动的极佳范例。悟读玩味,深思慎学,方能在单调枯燥的生活中通过书籍神游千里,思接万载,方能学习名家文思文路文意从而写出好的作文来。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佳文美文,通过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进而使学生能从特殊中发现一般, 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从现象中挖掘本质。

四、通过自读互读,修改评析作文

海德格尔有句话:“语言是存在的寓所。”离开语言,抛弃文本,一切内涵意蕴也就消失殆尽了。有老师在讲述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歌时,将其翻译了一遍:“很多很多的山上没有鸟飞了,千万条道路上见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冷冷的,但他还是一个人在钓鱼。”意思虽翻译的不错,但原文的意境却全部丧失了。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耐读,才成其为好文章。

面对学生作文,不妨让学生自己做忠实的读者――认真阅读;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再做客观的评论家――评论具体中肯。通过自读、互读,使学生既看到长处,又知道存在的问题及怎样修改。在评价上,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诸多模式。尤其是学生互评,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极好方式。一开始时就可以通读一遍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典故,指出好处。与此同时,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的不足,可以从修改字、词、句入手,把用错的标点符号、错别字、不通的句子改过来,这也是一种锻炼,学生能由别人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改完后,两三人相互交换、再读一遍进行评改,有不同意见相互进行讨论,在争议较大一时拿不出具体意见时,老师可参与讨论。改完字词句后再修改段落结构,最后下评语,把自己对这篇文章得失的看法表达出来,改完后还要相互交流(改的好的加以吸收,不好的找准原因),把评改的心得与别人交流,通过这样的互评,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心中块垒。最后再读一遍,体味作文与名家文章的差距所在,找出努力的方向。

总之,阅读有两个功能:一是为读的能力而读,一是为写的能力而读。实现第二个功能,阅读与写作就结合了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长期坚持,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在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加知识的内存,学习优秀的表达技巧;多写――在反复历练中体味揣摩写作要领,使写作技巧熟练,各种文章常写常通。

参考文献:

[1]材料作文教学设计.

[2]中学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3]怎样写好作文.

[4]浅谈高考作文的淡化文体.

[5]中学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路.

上一篇:浅谈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浅谈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