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拔尖人才管理工作的建议

时间:2022-10-04 05:40:53

教师拔尖人才管理工作的建议

各镇(区)中学、中心小学、独立建制幼儿园,市、局属学校,师附小,正则实小,各有关成教中心:

自从年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分层培养管理暂行规定》(教〔〕154号)以后,全市各校更加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较好地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落实“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去、育得成”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加快教育系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的拔尖人才队伍,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层次、质量都应该尽快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为此,现就我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的申报评选、审核推荐、培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出如下意见:

一、范围

本工作意见所指的“中小学教师”,是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主要指中小学教师中在编、在岗的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名校长、镇(校)级学科带头人、镇(校)级骨干教师。

二、资格

1.特级教师: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并被聘任3年以上,一般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2.市学科带头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和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教育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可不受年龄、学历的限制)。

3.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可分别放宽到专科和中师学历)。

4.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

5.镇(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

6.市名校长和市名校长:在职且任正职满3年。

三、条件

(一)岗位要求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育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3.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本校和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5.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6.名校长应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团结、依靠和带领教职工,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将任职学校建设成知名学校、模范学校和窗口学校。

(二)分层要求

1.特级教师

⑴获得过市级以上或两次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近三年年度考核至少有一次被评为优秀,在当地教育界有声望。

⑵具有所教学科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并运用于教育教学,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精通业务,严谨治学,在本学科教学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特色。

⑶教育教学成绩特别显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并形成一定风格、特色,被评为县(市、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在县(市、区)以上多次开设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效果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

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在教材教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近五年来正式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

⑸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示范作用;具有指导中小学高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的能力,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⑹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并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且聘任满3年以上。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学教师申报特级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学教师申报特级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⑺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中教研员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担任教研员前,是所教学科的优秀教师;任教研员后,仍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学、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活动。

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清晰,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③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新意,近五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对实际工作有较高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⑻中小学校级领导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1至6项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担任领导职务以前,是所教学科的优秀教师,并为所在市同行公认。

②担任领导职务后,仍然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每周任课时数不少于专任教师周课时数的1/3,在所教学科领域仍保持较高水平。

③在学校办学、行政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业绩突出。

2.市学科带头人

⑴具有扎实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教学实绩突出。每年在市以上范围内开设两次观摩课或示范课,一次专题学术讲座,并获好评;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授课任务。

⑵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发挥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近三年内至少培养一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骨干,所培养的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或学术研究上取得好成绩;或经本人指导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

⑶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每年至少有一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有本专业的专著(含合作,占三分之一强)出版,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⑷主持市级或省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市以上推广应用,在省内有一定影响。

3.市骨干教师

⑴工作量满负荷,并担任循环教学,教育教学实绩名列前茅。每年在市级以上开设两次公开课、观摩课。

⑵每年至少有2篇论文在校级交流,其中有1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市级三等奖以上奖励;或在任期内,出版过一部以上本专业的科研著作(包括合著,占三分之一以上,不含习题集、复习资料等);或承担编写三分之一以上教材;或2次以上在市级以上范围内作教材分析、专题讲座。

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有1人获市一等奖或省二级奖,或多人次获奖。

⑷关心、培养青年教师。指导1名以上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被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20节,为青年教师上教改示范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经过培养,被指导教师成为市级教学骨干。

⑸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担任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或为其中的骨干。

4.市名校长

⑴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校建设或管理类的论文3篇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不少于1篇。

⑵承担师训、干训任务,培养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

⑶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荣誉称号。

5.市学科带头人

⑴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满负荷工作,所任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每年在市级以上教改观摩课1节或作专题讲座1次以上,每学期承担学校2次教研课和专题讲座;

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职校:专业技能)竞赛,有1人获市一等奖或市二级奖,或多人次获奖。

⑶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善于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每学年至少有1篇教学论文在市级及其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或教育报刊上发表。有本人主持的市教科部门立项的教改实验课题,每年有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报告。

⑷关心、培养青年教师。长年精心指导1名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被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20节,为青年教师上教改示范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经过培养,被指导教师能成为市级教学骨干或镇(校)级学科带头人。

6.市骨干教师

⑴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量满负荷,所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发挥骨干作用,每年承担校级以上学科公开课至少2节。每年在校级以上作专题讲座至少2次。

⑵经本人指导的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优秀。

⑶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每年辅导1名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使之成为镇(校)级教学骨干。

⑷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有市级以上教研专题或教改实验课题,教研或实验成果显著。每学年写出教研总结或实验课题研究报告l份,每年至少有1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7.市名校长

⑴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校建设或管理类的论文2篇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不少于1篇。

⑵承担师训、干训任务,培养、帮带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

⑶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荣誉称号。

8.镇(校)级学科带头人

⑴能致力于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个人在职业余进修,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作笔记,每年用于自学进修的时间不少于140学时,每年在校级以上作专题讲座至少1次。

⑵钻研教材教法,提高独立分析教材、分析教案的能力与水平。探索教学风格和特色,每学期承担校级以上学科公开课至少1节。工作量满负荷,所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

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思想行为实际和时代精神教育学生,教导得法,效果显著。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开展学科兴趣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情操,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优秀。

⑷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每学年写出教研总结或实验课题研究报告l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每年至少有2篇教学论文在校级交流。至少有1篇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

9.镇(校)级骨干教师

⑴加强学习,致力于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个人在职业余进修,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作笔记,每年用于自学进修的时间不少于140学时。

⑵钻研教材教法,提高独立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的能力与水平。探索教学的风格和特色,每年承担校级以上学科公开课至少1节。工作量满负荷,所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

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思想行为实际和时代精神教育学生,教导得法,效果显著。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开展学科兴趣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情操,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优秀。

四、评选

拔尖人才的评选和评审既是产生新一届骨干教师的途经和方法,更是推动拔尖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和保证,要充分发挥其总结提升的作用。

1.拔尖人才的评审实施“逐级申报制”。

拔尖人才的选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评审的办法。

申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所在学校(单位)推荐至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教育局;申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所在学校(单位)推荐到市教育局评审后公布。

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人员进行评审,经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授予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特级教师须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教育厅评审)。

外地引进的拔尖人才,经有相应权限的认定机构考核确认后,授予相应称号。

青年教师必须是经过“135”考核,且成绩优秀的,方可逐级申报拔尖人才称号;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的教师,可优先考虑。

取得教育硕士(学历)学位证书的教师申报拔尖人才称号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2.拔尖人才的评审实施“四公示制”。

拔尖人才在评选活动中要条件公示、材料公示、推荐名单公示、评审结果公示,充分征求意见,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学校评审推荐的程序是:

(1)个人申报:凡在评选范围内的教师对照评选条件对近三年以来的工作成绩进行全面总结,认为符合评选条件要求的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并提供相应的实绩材料。

(2)个人述职:学校组织申报的教师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对工作实绩进行陈述。

(3)民意测验:在个人述职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职工对申报教师的思想表现、履行职责、工作能力、工作成绩进行评议,同意得票必须超过教职工总数的五分之四。

(4)学校评审:学校考核小组对申报教师进行师德评议、申报材料审核、课堂教学评价、师生座谈等项工作,并确定初步名单。

(5)推荐公示:将初步确定的名单及业绩材料在学校内公示一周,如无异议,即可上报推荐名单。

市级评审或推荐的程序:

(1)资格审核:市评审小组组织对学校推荐的人员任职的年龄、学历、职称、师德等情况进行审核,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确认资格。

(2)听课评课和民意测验:资格确认后组织专家听课组上门随机听课,进行师生测评,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3)学科评定:在听课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科组初步确定推荐意向。

(4)综合评定:评审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情况测评,初步确定人员名单。

(5)公示名单:在教育网站公布名单,征求意见。

(6)发文公布或推荐上报:确认征求意见情况后发文公布或向上一级推荐上报。

3.拔尖人才的评审实施“滚动淘汰制”。

拔尖人才的评选根据不同类别定期组织,每三年一次,实行“滚动淘汰制”。镇(校)级的由学校评审,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备案。

五、待遇

为激励拔尖人才在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将给予相关的待遇:

1.拔尖人才在参加进修、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享受优先,市教育局和各职能部门将统筹安排。

2.拔尖人才在任期内经考核合格将享受相应的津贴,津贴标准是:

(1)特级教师每月津贴1000元。

(2)市学科带头人每月津贴500元。

(3)市骨干教师每月津贴170元。

(4)市学科带头人每月津贴120元。

(5)市骨干教师每月津贴100元。

(6)镇(校)级学科带头人每月津贴80元。

(7)镇(校)级骨干教师每月津贴60元。

(8)市名校长每月津贴500元。

(9)市名校长每月津贴300元。

(以上津贴不列入各种保险的缴费基数,也不列入计发退休费基数)

六、培养

拔尖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要十分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指导,各学校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培养培训工作。

各学校、机关科室和各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标的“l35工程”、以培养骨干教师为目标的“青蓝工程”和以培养专家型知名教师和知名校长为目标的“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以形成拔尖人才培养梯队。要鼓励拔尖人才报考教育硕士,加大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拔尖人才的工作力度;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要充分挖掘潜力,改革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使更多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要支持拔尖人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为他们的培训进修创造条件。拔尖人才原则上不应兼任过多的行政或社会职务,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市局将通过组织举办“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名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和其它各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校长培训班的方式,促进拔尖人才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拔尖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开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加快人才培养的进程。

市局将把拔尖人的培养和使用列入教育现代化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和各类先进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局将加大拔尖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省特级教师、市、市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津贴由市财政、教育局、学校(单位)各承担三分之一,市教育局在每年6月、12月拨付考核合格人员津贴的三分之二到所在学校(单位);镇(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由所在学校(单位)承担。

七、管理

1.要十分重视拔尖人才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拔尖人才对照相应的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称号优势,积累工作成果,创设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2.拔尖人才的日常考核工作由教育局和学校(单位)共同负责,以学校(单位)为主。市局对拔尖人才实施跟踪考核的制度,由学校填写《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跟踪考核手册》,对各类拔尖人才教育教学业绩及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指导、督促他们切实履行职责,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拔尖人才的年审考核按年度分学期进行。教育局人事科和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学校考核的年审工作。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对省特级教师、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名校长、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类拔尖人才进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考核的年审;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对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名校长进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考核的年审。年审时间为每年的月和月,学校组织对本单位的拔尖人才的教育教学业绩及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并上报考核合格以上人员花名册和个人材料。年审时每人一个材料袋,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原件为主,不能提供原件的要由学校在复印件上盖章。年审主要核查个人材料的真实性和学校考核等第的准确性,年审结果将在网上公布。

拔尖人才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记载与考核结果是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称号认定、享受待遇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凡是重新评审确认拔尖人才称号的必须提供考核手册。各项目要求中能履行全部职责的定为合格,没有履行全部职责但已完成85%以上的定为基本合格,履行不到85%的定为不合格;在履行称号职责中超过原要求50%以上的可定为优秀。对不能完成相应称号职责的人员,将由所在学校对相关人员进行告诫谈话,经年审考核对一年内不能完成相应称号职责的,将取消相应的津贴,且不能晋升高一层次的称号级别,情况严重的将取消相应的称号。

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记载和考核应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凡出现违规行为的,将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奖惩办法)的通知》(教()214号)精神,对直接责任人和所在单位负责人作出处理。

3.拔尖人才在原级别称号申报时,没有被重新确认的,可参加低一级别的称号申报,同时享受该级别的津贴待遇;如果该级别又未能通过的,将不再享受任何级别的津贴待遇。没有主动申报的原拔尖人才视为自动放弃,将不再享受任何级别的津贴待遇。因任职资格年龄限制而不得申报的拔尖人才,其称号将自行终止,且不再享受任何级别的津贴待遇。

4.拔尖人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单位)所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教育局撤销其称号(特级教师需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教育厅),取消有关待遇,并收回证书。

(1)在申报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2)离开相应岗位,不再具有隶属关系的。

(3)不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4)热衷于以营利为目的有偿家教,组织或参与滥编、乱印、乱发教辅用书和各种试卷的;

(5)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6)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7)违反其他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上一篇:创办省级红十字服务示范区执行方针 下一篇:教育品牌创建重点项目督查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