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则规范探讨

时间:2022-10-04 05:39:35

会计原则规范探讨

[摘要]对权责发生制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的探讨,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规范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遵循各项会计原则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会计;原则;探讨

我国规范会计行为的制度、措施相继颁布和实施,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制度已实施;会计凭证、帐簿、报表正推行规范管理;会计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已基本消除行业差别等等,而相应的会计监督体系和监督方法已趋向成熟、初步形成了法律规范政府监督、市场引导、行业自律的监督格局。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基本上实现了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会计准则的出台不仅涉及到会计领域,还涉及到国家财政税收、预算、证券等方方面面。

一、会计的权责发生制

会计实务中一直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对于权责发生制,国际会计准则解释为:“按权责发生制,要在交易事项和其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而且要将它们记入与它们相联系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该期间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报告。”这一解释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并不是在“收到和支付”时确认。权责发生”制在理论上应用于具体的会计事务中,应该完全按照权利是否形成、义务是否发生为标准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但在会计实务中,一般也很难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比如现行会计实务对权责发生制可能会产生以下的冲击:

(一)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而无法确认,致使权责发生制显得不够完善,如: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因经营优良形成的商业信用,即商誉,就不能确认入帐。

(二)期权、期货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传统的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提出了挑战,因为金融工具的应用往柱是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双方在契约开始生效时只是享有某种权利或某种义务,并没有发生交际的款项支付,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终是否得到履行,在契约生效时往往无法预料。

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也称为客观性原则或中立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村经济业务的处理需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计量经济业务、制定会计政策、选用会汁方法必须忠实表达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要以客观确定的证据作为会计记录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法律环境日趋规范化和透叫化,社会各个阶层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并非所有信息绝对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各个会计信息的需求阶层。个真实的会计信息会给信息的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对单位本身,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按其原因可分为三类: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

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单位和人员为了局部和个人利益,故意违反有关财经法规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故意违反财经法规,但单价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机制又很不健全,不能很好地给予检查,例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单位内部和外部的控制与监督问题等等。

规范性失真是指山于会计规范的不科学性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当违法性失真得到控制后,规范性失真便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类型。这一问题的解决需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和逐渐的规范。

技术性失真是指山于会计人员素质上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对会计规范理解不透,只重视会计规范的形式,而忽视了会计规范的实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加强会计立法,规范会计体系,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人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否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而预测价值是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在决策时能预测未来。反馈会计信息能使使用者证实或修正以往在决策时所判断的预测结果。

然而,构成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两大特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含义不能确指的概念。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部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现在早已达到了一般相关的要求,目前财务报告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借款人、雇员和其他的供府商、政府及其机构和众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是,信息使用者再满足一般性需求以外、还需要一些特定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投资者会关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更需要能够帮助他们正确作出“或购或持或售”决策的信息,提供评估企业股利支付情况的资料;贷款人则会关心企业偿位能力信息;政府及其机构更为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等等。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考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然而、如果说信息的有用性是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的话,其相关性和可靠件之间就不一定是互为函数的关系。我们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世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却较差。相关性与可靠件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信息有用性原则之下。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那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它们会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就是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差其远、也会因个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的存在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连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个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问时在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要对这两者加以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对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很有可能给信息有用性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对稳健性原则的认识

会计学界对稳健性原则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一般认为稳健原则的产生缘于会计估计和不确定性,是对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进行陈报的一个限制条件。综合来看,对稳健原则有三种不同的认识:较前稳健原则是指,在金额上尽可能多计可能发生的负债和费用,尽可能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资产和收入。在时间上,尽可能早地确认负债和费用而尽可能迟地确认资产和收入;第二种是广为接受的传统含义,即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既不无视可能的损失,又不计提过多的准备,同时不预计可能取得的资产和收入;第三种看法则认为不确定性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才是决定取舍的标准。

目前,人们对稳健原则心有疑虑是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它也给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留下了余地,反过来可能损害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人们对于适度稳健的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适度稳健克服传统稳健原则只确认损失不确认利得的缺点,使信息具有真实公允.但另一方面,由于获取利得的判断带有主观性,确认标准难以确定,允许确认或有利得,则使利润操纵的空间更加扩大。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在采用稳健性的会计政策上的态度是不同的.稳健原则在中国并个过时,它也应成为我国会计准则中一项重要的信息质量原则.如果不实行稳健原则,可能使企业不能释放帐务上的风险,而且,用之过度,则又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同时使国家政策蒙受损失,因而有必要对稳健原则的运用进行严格的规定.对因不用稳健原则以及滥用这一原则而损害信息的真实、公允的,一方面应加强独立审计的监督,另一方面在会计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度稳健原则及遵循充分披露原则.而提高投资者的水平,培育成熟的证券市场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长立。会计信息真实性探究[J],财务与会计,中四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9,(6),

【2】李新威.浅谈对会计原则的几点认识[J].湖北财税,武汉人民出版社,1999

上一篇:小议电算化会计信息中反记帐运用 下一篇:会计规范职业道德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