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转型发展

时间:2022-10-04 04:51:3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转型发展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践教学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国内许多高校也开始注重强化实践环境。因此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为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实践教育;转型发展

一、绪论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逐渐被高教界认同。而“应用型本科”是四川省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成都工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完成使命、实践高等教育的道路上,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已有的体制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大胆地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等,开创性地建设一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成工院创办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应面向行业,服务地方,明确“为地方培养人才”的目标,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用人才,此类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都有鲜明的特点,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对科技的运用、转换和推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该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有传统本科院校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自学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还要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通过多实践、多操作而掌握的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技术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转型发展分析

根据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而专业的转型发展最终落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如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参考其他学术型本科院校的设置的基础上,密切关注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动态,办出自己的特色。(1)普通课程设置的完善为了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地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这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我们不仅要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加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使其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把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要避免出现只重视应用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导致学科的发展后劲不足。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先慢后快,在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和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再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上除了常规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入具有前瞻性、国际化、信息化方面的内容。(2)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性课程设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的适应性。建筑行业职业适应性是指从事某项建筑工作所必需的素质特征,而这些素质特征可以是创新能力,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或者某种技术等。因此新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指向就是培养具有职业适应性的人才。以建筑工程为例,就是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导向,来引导人才的定位,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能力、交流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更加突出。总体来说,人才培养定位就是以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为指向,所以可以加入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职业性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但是随着课程体系中职业性课程的逐渐增多,课程知识碎片“拼盘化”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影响专业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应注意职业性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针对以上课程体系方面,要想办出特色,可以针对本专业学生工作内容设置特色课程。首先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的区域、行业类型,及在这些主要行业中本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土木工程中,有工民建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方向等,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工民建方向。工民建方向的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有: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等。用施工企业进行举例说明,在施工企业的初级工作内容有:①读懂设计意图——看懂建筑、结构图纸;②测量放线;③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个施工方案的编写策划;④给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⑤资料的收集整理;⑥进场材料验收,送检。因此应该在职业性课程设计中,加入针对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的课程。再如,在施工企业需要项目经理一职,而项目经理有ABCD四个级别,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要求,除了学历的要求外,还要求取得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针对具体的标准,可以开设职业性课程,如一建、二建考试内容的学习和加强普通课程,如英语的学习,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以上是以施工企业详细举例,其余工作类似。

2.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建筑工程行业,学校把学生送到施工企业,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很多施工企业不愿意接收。近两年其他专业成立的“卓越工程师班”就是通过克服多种困难,开始尝试把学生全部送到企业学习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把学生送到企业这种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真题化”教学,其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同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都可以来自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或其他相关单位,使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也就是说真题化教学的内容是真实的课题,即取自于在建工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真题化”教学类似于目前地铁公司采取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地铁发展迅速,单位大量扩招,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到公司进行实地培训,那么地铁公司就提前到学校选好学生,根据每个月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出与企业实际问题有关的每周一题和每月一文,让学生学习,然后再定期到学校进行交流。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必然会使教学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发生变化,从而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

3.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师资的要求,应该是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那教师也应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能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了解现场情况和熟悉岗位操作,并且能通过恰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建筑工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聘请具有丰富建筑工程现场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②培养在校缺乏工程经验的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或企业兼职的方式到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在校教师工程经验,增加与社会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同时也能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方向。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建筑工程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三、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转型发展具体落脚点为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分析建议和其运用的实例,用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确定转型的方向。

作者:邓娜 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上一篇:建筑工程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