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熔纺纤维的结构和相转变测试

时间:2022-10-04 04:44:44

聚偏氟乙烯熔纺纤维的结构和相转变测试

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熔纺偏氟乙烯纤维的结晶态相转变,将测试结果与X-衍射光谱WAXD比较,获取的信息用于调节纤维结晶过程中β-相的含量、优化材料的压电性能。

关键词: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聚偏氟乙烯纤维;相转变

聚偏氟乙烯是一种化学稳定性非常好的聚合物,其聚合物是半结晶态的,由不同的晶相组成。这种高分子材料在垂直于主链的方向上有两个偶极子。晶体的结构不同,导致其电磁性能也相差很大,因此在促动器和传感器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1]。PVDF薄膜是熔融吹制而成的,PVDF纤维则是由熔融纺丝加工而成。PVDF纤维的加工过程不同,产品中最多可生成现4种晶相。α-、γ-和δ-相是没有极性的,β-相则表现出一定的压电性能。在一定的机械拉伸或强的电磁条件下,可以发现这种结构。也正是如此,材料表现出来一定的铁磁性和压电性能。

相和相转变过程可以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宽角度X-衍射光谱WAXD来进行表征。利用这两种技术,可以研究不同的相态,特别是β-相的形成过程,其测试结果可以用来优化加工和纺丝过程。

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生产),在-90~250℃的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2℃/min、5℃/min、10℃/min的不同的升温速率进行了测试。图1给出了PVDF的DSC测试曲线,只有在5℃/min的升温速率条件下,出现了α-相或β-相。图1也显示了样品的加热曲线(图1的蓝色曲线),样品熔融之后缓慢冷却。

通常情况下,不定型的PVDF在-40~35℃之间会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Tg。但从图2的DSC的测试曲线中却没有表现出此玻璃化转变,这是因为该PVDF的结晶度非常高。第一次升温过程中,在50℃~60℃时出现了一个吸热峰。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测试显示,从损耗因子tanδ的曲线上,在同样的温度范围,也可以检测到类似的峰。由此可见,吸热峰的形成是焓松弛过程所引起的。在160℃~190℃之间,从样品的DSC测试曲线上也可以看出,样品表现出复杂的熔融行为,几个峰相互重叠在一起。

从普通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测试曲线无法分辨相互重叠的热效应,因此采用TOPEM多频温度调制技术来做试验。TOPEM是一种新型的DSC温度调制技术[2-3],称为多频温度调制技术。该技术可以用来获取相转变的进一步信息,将重叠部分的不同的热效应分开。图3给出了加热的升温速率为2℃/min、脉冲高度为0.5℃下TOPEM的测试结果。

从测试可以看出,PVDF纤维晶体非常不稳定,样品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熔融和重结晶,随着试验的进行,形成了更稳定的晶体结构。据此推测,在不可逆热流曲线上存在相结构的转变。在新相中,一个大的键能可能会导致一个放热峰。相反,小的键能可能会出现吸热峰。像这样的转变峰在α-相中,出现了3个峰,在β-相中,出现了4个峰。

同时推测,如果晶相的结构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将会归结于可逆热流。为了理解热流峰和相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定形物质中的中间相也必须考虑。因为这个过程与平衡的过程非常接近,在可逆热流曲线上可能会出现这个信号。在α-相的可逆热流曲线上表现出两个单独的吸热峰。而在β-相中,出现了一个多余的吸热峰。数据的解释与WAXD中观测到的中间相转变一致,相转变的数量和转变温度也同样一致。

2 X-衍射光谱WAXD测试结果

光谱分析中,宽角度的X-衍射光谱可以提供样品的结构信息。分析PVDF纤维不同方向上的衍射图像(如图4)可以得到强度和衍射角度的关系,就可以得出不同相的信息。温度依赖测试则可以用以观测不同相之间或单独转变的实现,相应的转变温度可以从TOPEM测试过程获取。因为温度测试DSC比WAXD测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PVDF纤维熔融过程中的所有结构转变如表1所示。

3 总结

综合测试结果,总结PVDF纤维在不同条件下,可能的结构的相转变示意图如图5所示[4],可以看出转变过程的温度依赖性和冷却拉伸机械效应一致。

通过测试可以得出结论:PVDF纤维拉伸产生β-相。分别采用温度调制DSC和WAXD测试技术,分析了PVDF可能产生的不同相转变,利用此结论和测试结果,可以用来实现特殊β-相转变和优化压电效应。

参考文献:

[1]Walter S,Steinmann W,Schutte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iezoelectric PVDF monofilaments[J]. Materials Technology,2011, 26(3): 140-145.

[2]解云川,范晓东.调制式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2,10(2):67-74.

[3]陆立明.用DSC多频温度调制技术TOPEM分离显热与潜热[A].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成都:2007:189.

[4] Steinmann W, Walter S, Seide G, et al.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phase transitions of melt-spun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iber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1,120 (1):21-25.

上一篇:李建明:让牦牛绒走向高端 下一篇:调湿平衡对棉花马克隆值测试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