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的景观趣味

时间:2022-10-04 04:00:25

庭院的景观趣味

摘 要:庭院的景观特色体现在形式和意境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形态设计、空间布局、园境的分析和探讨,力求找出庭院景观的趣味所在。

关键词:庭院景观;形式;意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83-02

在中国造园史中论及庭院:谓之“庭园为附属于建筑物之园之总称”,“庭园所有制不限于私有,亦有公有。宅园、园宅、草堂、别墅等属于私有;而校园、署园、公寓园等则为公有”①。另有作者论及,庭是由其与另外一种空间(或建筑实体) 并列构成的具有文化限定的空间②。本文提及的庭院是狭义的,指面积较小的附属于不同建筑物的区域,包括宅园、屋顶园、公共庭院等。

论及庭院之趣,需从形、境二字说起。

一、形之趣

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形态变化。从古希腊时期神庙多立克柱式的建造,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别墅园主副轴线的穿插,到美国中央公园空前壮阔的自然森林,在文明推动进步的同时,设计以及其形态经历着新生、丰满、臃肿到返璞归真的过程。宏观上如此,微观上亦如此。庭院形态的景观趣味从表象到空间布局,从流畅、简洁、朴拙的形,到疏朗、紧凑的形,无不牵动着观者的视觉。

(一)外在的形:形态设计

(1)形“曲”之趣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形“曲”,婉转流畅的引导和构建着庭院景观。曲线、弧线给人流畅、自由、舒展等感受。某国外公建前庭设计,运用圆弧作为设计元素,设置了环形构筑物,弧形水池,圆形地面铺装,设计浑然一体,在形态上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体现了形“曲”的趣味(图一)。曲线、弧形作为缓解建筑物坚硬轮廓的的手段,运用在植物花坛等小品设计上,与植物的自由形态相协调,与建筑物外墙的硬化形态相对比,起着造型和功能的双重作用。

(2)形“直”之趣

形“直”,将直观开敞的景观带入庭院。直线,产生平稳感、舒服感、安定感和平和感等。连续的直线给空间以某种指向性精神,产生了引导、速度等空间特质,满足庭院空间的功能的同时,亦带来造型构图上的韵律感。图二中直线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同时作为铺装亦有特色。图三中排列成直线的石块铺地,参差不齐的边缘带有音乐韵律感,同时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四周的自然景物。图四中,植被以直线形式条状回旋而置,使场所的中心突出,具有凝聚力。

(3)形“拙”之趣

形“拙”,师法自然,形拙而古朴,提取自然中精髓,营造拙朴的庭院,引人入胜,使观者品味景观的不同面。把普通石块围成圆形,再植枝叶稀疏姿态优美的小树于其边上,营造了一种虽处之于闹市,却拙朴古意的氛围(图五)。置陋石组合成景,配以矮松树,置白沙于周围,耙出水纹,形成了独特的日式庭院特色,拙朴之趣回味无尽。世人爱莲中通外直,爱梅以曲为美,亦知道大巧若拙,有曲直有拙朴,故形态之美,不拘于某种单一形式,而存在于多类型多层次设计中。

(二)内在的形:空间布局

(1)“留白”之趣

留白本是国画的作画的手法之一,在园林中“留白”是为了预示庭院序列高潮的到来,带来庭院景观的趣味。首先,“留白”可以衬托前景,使景物突出于背景上,空白处则使人回味。留白之趣在日式枯山水庭一池三山式景观中可窥一斑,于一石之中见泰山,于一池之畔见大海,正因为空旷处之寂寥,突出了需强调的重点。(如图六)。

而在空间处理中,“留白”则指铺垫,此时它也可解释为“欲扬先抑”。人的思维存在惯性,一旦重复的景物带来的视觉刺激中断,那么后续的景观将会伴随着惊奇和突然感,于是新的突破产生,视觉的高潮达到。如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布局就以“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为造园理念,中部的水景布局更是体现了此点。从拙政园中部的得真亭出发,途经小飞虹,在层层假山的围绕下,沿着一条宽四米左右长五十米左右的狭长水带,行至香洲,视线开朗,水面亦突然变宽,豁然开朗。正是有了前面高耸假山的密,狭长水系的窄,才使得后来假山尽头不足十米水面给人空旷辽远的感受,这正是欲扬先抑的处理方法,即“留白”之趣。

(2)紧凑之趣

场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造园艺术家的创作,设计师如何在诸多限制下创造趣味的景观呢?日式庭院中仅数平方大的场地往往包含了代表水源头的石组,代表河流的沙,代表岛屿的景石以及石灯笼、园墙、小石桥、洗手钵、石塔等小品,空间丰富并且紧凑,自有一番收江河山川于一隅的趣味。

从辩证的角度来说,留白和紧凑是一对对立的处理手法。然,正是庭院空间景观布局的疏朗和紧凑相宜而用,才展示了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的视觉享受。

二、境之趣

(一)比拟之趣

期望将事物的某种特性赋予人的做法源自原始社会的崇拜习俗,是因无知而自发的行为。而比拟则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刻意采取的一种手法,比拟的乐趣也体现在庭院的设计中。在中国古典庭院中,植物的应用体现了君子比德思想,对花木的配置常采用移情比德的手法。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有岁寒三友之称的松、竹、梅。这些植物,或挺拔或幽香或傲寒,以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人造园的宠儿,对园中植物的选择,更体现了园林主人的意趣与追求,展露了清高和风雅的情趣。(如图七)

(二)意境之趣

园林,或是庭院景观在某种程度上,是观者对抗现实生活中孤独感的载体。庭院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观者与之产生心灵共鸣,慰藉心灵之趣就是如此产生的。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精髓的苏州园林,展现了文人和士大夫阶层的“隐于园”“仕隐齐一”精神境界。如庭院中匾额对联蕴含着无穷的深意,寥寥数字,对景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寄托着文人士大夫期望通过园居生活冲淡仕与隐之矛盾的愿望。而在日本园林中,空寂萧瑟的自然景物创造了静思、冥想和参禅悟道的场所和氛围。花木的衰落,枯山水的寂静,由竹筒中潺潺流出的清水,无不营造了“静”“思”的氛围,从物到精神上都很好的诠释了造园者对世界和自我的思索。

庭院的景观趣味可以从形式上来感受,也可从意境上感受,但它的趣味远远不止如此。

注释:

①陈植.中国造园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5.

②任军.传统庭院本体文化与类型.华中建筑.2000(03):10-15.

参考文献:

[1]张云路等.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表达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中国园林,2011(05):50-54.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19-325.

[3]尹航等.漫谈苏州园林的植物造“境”.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9):96-100.

附录:

图1.2图片来自《Vanguard Landscepes and Gardens》,图片3.4来自《Landscape Design Today》,

图片5.7.来自景观黑皮书,图6来自《世界景观大全》:137。

上一篇:中国传统节日的形象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海州五大宫调”套曲中的海州民俗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