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土家族摆手舞如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中

时间:2022-10-04 03:28:16

谈土家族摆手舞如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中

摘 要:笔者对地域民俗文化如何走进高校教学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实践研究,并对在舞蹈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最后制订出具体的教学大纲内容框架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摆手舞;原生态民俗文化;舞蹈教学

作者利用地域优势,选择对摆手舞如何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和思考。在调研过程中走访了酉阳、黔江等摆手舞兴起较为广泛的地区,并在黔江举办的大型摆手舞展演活动中进行了舞蹈表演的参与,亲身体验并感受了摆手舞的魅力,更加坚定了发扬原生态民俗文化的决心。

一、选取精髓,保留原生态

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在作者参与的舞蹈排练中,多是以大型歌舞形式完成的摆手舞。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按照演出形式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一定难度。首先,动作是原生态,未经过加工提炼,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但由于是群众性参与活动,动作设置上显得较为简单,队形变换不够丰富,整体感不够饱满;其次,动作简单化的舞蹈表演主要依靠人数多产生群体性节目的效果,而课堂学习中只有二、三十个学生,无法体现出“大型”舞蹈的效果,因此要在队形上加以变化,体现课堂教学的摆手舞优势。第三,作者在参与表演摆手舞时,演员大多是本地人,个个能歌善舞,在摆手舞表演中亦是载歌载舞,而非单纯的舞蹈表演,这也对课堂教学加深了难度。通过以上研究,最可行的方案就是提取精髓,舍弃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经过舞蹈工作者精心编排、加工后组成一套适合高校舞蹈专业研修的课程体系。

二、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接触和掌握摆手舞的民俗文化后,经过科研组内成员的进一步调研、研究,对如何设置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结合应用型人才编排出两套教学方案进行实施,第一套是《摆手舞基本舞姿与动作训练》,即对摆手舞经典动作进行编排后,让学生完成基本舞姿和动作的学习,掌握摆手舞的风格特征;第二套是《成品舞蹈编排与训练》,即在前面对摆手舞的动作掌握后,进行一系列成品舞蹈的编排,让学生既能完成规定动作的学习,又能了解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教学大纲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制订,学习时间为一年,可作为选修课开展,周学时2节;第一学期学习基本动作,第二学期排练舞蹈。具体内容框架如下:

理论部分:

(一)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历史

(二)摆手舞的起源、现状及发展

实践部分:

(一)基本舞姿与动作训练

开始:拜火

1.团圆手(四次):团圆手\向右展翅\击掌两次

2.车轮手(二次):车轮两圈\团圆手两次\展翅两次;过门:展翅两次

3.抖格子(四次):抖四拍\团圆手四拍\揣荷包(右-左-蹲);过门:展翅两次

4.拜观音(四次):拜四拍\跳拜\蹲拜\展翅两次(手不收回)\跳拜一次

摆手舞

5.双摆(八次):前12拍不动\左三拍\右三拍\绕三拍\双手前后拉三拍

6.缠腰(三次):上三拍\下三拍\缠三拍\起三拍。其中缠两次后一次走六拍;过门:展翅两次

7.大团圆手(八次):团圆手四拍\上打右手四拍\斗牛手八拍(右-左-右);过门:拍手八次

8.打浪(四次):1、2拍打左手\3、4、5拍绕“∞”\6拍停\7、8拍斗牛手

9.舍巴:团火(结束)

(二)成品舞蹈编排与训练

1.成品舞学习

2.摆手舞编排方法

三、作为全校公共课进行延展

其他专业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对摆手舞有一定的胆怯心理,可针这部分学生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提取和修改,学习一些简单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动作,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对宣扬民俗文化起到一定作用。据作者了解,所在单位也有一小部分来自土家族和酉阳、黔江等地的学生,相信他们对推进地域民俗文化能起到更好的领头羊作用。

四、成果展示的必要性

摆手舞学习结束时,应以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结课和考试。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在表演的同时对摆手舞进行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舞蹈学专业学生通过借助地域文化,掌握和学习了土家族摆手舞,对今后步入社会也增添了一份技术能力,面临竞争时更具有优势。

五、总结成效,进一步完善课程项目

发展原生态民俗文化本是作者作为舞蹈工作者所担负的重任之一,既要保留它的原汁原味,还要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在高校中建立基地,使其得到传承与发扬。通过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完善课程,包括定位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和内容是否得到体现等。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地建立一门属于地方高校也能传承发扬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彦,袁革.土家族摆手舞的综合保护与开发.湖南社会科学,2007(6).

[2]王龚雪.土家族摆手舞的动态形象特征及文化内涵.民族艺术研究,2009(6).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舞蹈系)

上一篇:浅谈乐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