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可以这么说

时间:2022-10-04 02:45:55

唱得比说得好

印度尼西亚的亚库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唱歌代替说话,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日常用语。当夫妻发生争吵时,他们不是摩拳擦掌,高声对骂,而是用歌唱出他们各自心里的气话。妻子边哭泣边唱悲歌,丈夫则用歌唱出他对妻子的怨恨。热恋中的情人更是如此,他们相会时都不说话,而是用歌来倾吐相爱的心声,表达出一种浪漫动人的真情。亚库人每个家庭都用自己独特的歌声,来表达要说的话。但是歌声似乎都没有一定的曲调,每家都有自己的调式,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成了识别每个家族的标志。

无独有偶,我国台湾省的排湾族,也有以唱歌代替说话的习俗。每逢婚姻喜事,女方在迎接男方的迎亲队伍时,双方都不说话,而只由老妇人组成的迎亲队,站在门外唱歌以示欢迎。歌词大都是歌颂女家的富贵、新娘的圣洁,并祝福新人婚后不吵架,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据说,这种以歌代话的迎亲传统,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吹个口哨给你听

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有个叫劳高米拉的岛屿,那里有一种“口哨语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吹的口哨有元音和辅音,能够完整地表达所使用的西班牙语。口哨语言不同于说话,不会因大声呼喊而吐词不清,因此只要能听到口哨音,便能毫不困难地知道对方的意思。他们吹的口哨在顺风的情况下,远离吹口哨者几公里的人都能听得清楚。由于岛上各地区“口哨方言”不同,岛上的人能听得出是哪一个地区吹的口哨。甚至能从对方口哨音中判断是谁。据说,“口哨语言”的规则并不复杂,基本要点是对当地语言的每个字母规定一个相应的口哨音,吹口哨时只要把字母组合次序串起来即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在于,要吹得流利明畅、悦耳动听,那就得下大功夫练习不可了。

敲鼓是门语言艺术

在非洲的某些地区流行着一种“鼓语言”,用鼓来代替说话。如在筑路、修桥时,村长就命人击鼓,鼓语是“萨加拉,阿加拉命迪”,意思是“我不希望任何人睡大觉”。听到这种鼓声,人们就携锹扛镐来到工地劳动。又如遇到敌人侵犯,就用鼓反复敲出“关吉,姆吉”的声音,意即“同胞,快来”。于是,成年男子便手持长矛和盾牌赶到指定地点,做好应战的准备。有时,这种鼓声以接力的方式,从一个村庄传到另一个村庄,人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客轮“露齐泰尼亚号”被德国潜水艇击沉的消息迅速传到非洲中部内陆地区,其速度几乎与欧洲报纸报道这个惊人消息同样快。但是这个消息在非洲却是通过鼓语言传入其中部内陆地区的。非洲的方言很复杂,许多旅行者在非洲几乎每100公里就要换一个翻译。可是,“鼓语言”却同我国的象形文字一样,可以为操不同方言的各部落所理解。因此,分辨和学习“鼓语言”,是非洲某些地区人们的必修课。

说话可以不用嘴

居住在南美洲波利维亚南部丛林中的克楞加一印第安人,使用一种“手势语言”。这个部族有4 000多人,他们以狩猎为生,现在仍过着原始生活。奇怪的是,这个部族没有一个人会说话。科学家发现,该族人的喉头特别奇怪,声带的自然压缩部位不能发声,他们只能用“手势语言”来交谈。

最简单的语言

在全世界的语言中,最简单的应属夏威夷语。夏威夷语是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语中的一种方言,总共只有6个辅音和5个元音,而其他语种一般都有20多个元辅音。夏威夷语中没有一个很难发的音,因此每个单词的发音都很容易。

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

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巴尼安县的格伍部族人说的“鸟语”。这个部族仅数十人,他们之间使用一种类似雀鸟啁啾似的语言。当地人都听不懂他们讲的“鸟语”,他们也弄不明白当地人说的话。格伍部族人与外人见面,喜欢用亲吻别人的皮肤来表达自己的友善。

世界上的语言和方言多得惊人。据统计,全球共有5 600多种语言或方言。在此之前,还有1 400多种语言从世界消失。地球上语种和方言密度最大的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区,有160种;非洲尼日尔河流域,有280种;而最多的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在300多万人口中竟有1 010种语言。

上一篇:透过数字看人生 下一篇:谁给谁设下青春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