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英语翻译能力论文

时间:2022-10-04 02:42:03

学生英语翻译能力论文

摘要:将翻译教学纳入论文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对比翻译法的优势,强化学生双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适当增加翻译理论的讲解和翻译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现状分析

1999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译”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但不够明确具体,而且要求偏低。2002年起在全国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对“译”的能力分三个层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离这个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缺乏重视。尽管各大出版社已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相继推出了以交际教学法为主的教法体系和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新型教材,但主要体现在听、说、写的能力培养方面,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根本不提翻译,课本中少量的翻译练习仅是针对课文所学字词或语法结构的造句式训练,而不是为语言应用服务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交际能力的理解不够具体。“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在Hymes看来,语言能力恰恰是一种处事的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Hymes关于“交际能力”的理论,大大拓宽了人们语言研究的视野,尤其在外语教学界,受他的交际能力理论的鼓舞和启发,外语教学研究者结合英国功能语言学派的语言理论,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外语交际教学法趋势,各种以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应运而生。遗憾的是,人们对交际能力的具体标准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最低要求的水平上,即“达意”(gettingmeamngacross)的水平上,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而忽略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忽视了理解能力的研究[1]。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普遍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是师资短缺是制约高校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高校扩招,绝大多数学校还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除了保证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常运行之外,无法或很难抽出老师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训练。针对此种情况,蔡基刚教授提出压缩大学英语必修基础课、增设后续课程的建议,其中当然包括翻译课程。国内已经有一些院校开始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已经把传统的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单一模式改为1+3模式、2+2模式和3+1等三种模式[2]。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在第一、二或三学期修完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积累一定的英语基础,在后面几个学期中选修包括“实用翻译”在内的后续课程。但这也只是局限于少数生源素质好、教师数量相对富裕的重点院校,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由于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受过专门的翻译训练,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是由于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转化句子结构,往往按照原文的词序与结构,把单词一个个填上去;或是在理解原文的意思后,不知道如何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只能小心翼翼地按照原文的结构一成不变地进行翻译;要不就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系统学习,翻译时谬误百出[3]。这样的译文可读性肯定不强。下面的译例足以成为现在的学生翻译能力水平的佐证。

原文:TheuniversityhasbeennamedtheUK’smostinnovativeuniversit,intheLaunch-It2001competition,whichaimedtOdiscoverwhichBritisluniversityhasdemonstratedthegreatestachievementsininnovationan(enterpriseacrossthebroadestrangeOfactivity.InthenationalTeachingQualityAssessmentexercisesfor2000,Oxfordwasawardedtopmarksinsixoutoftensubjectsassessed.(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第1单元PassageA)

学生译文1:牛津大学在2001竞赛中被认为是英国最富有创新能力的学校。这项竞赛在于了解哪所大学最具有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各所大学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在2000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大学十分之六的学科被授予最高奖。

学生译文2:这所大学被称为最具创新性的大学。在2001年举行创新杯大赛,目的在于发现哪所英国大学被显示在创新中具有最大成就并具有进取,举行广泛的一系列活动,在2000年全国教育评估中,牛津在十个方面中有6个得优。

不难看出,学生没能正确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也缺乏对相应的术语的了解。

参考译文如下:在2001年度的“创新杯”竞赛中,牛津大学被授予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学称号。该竞赛旨在发现哪一所英国大学在最广泛的领域内取得了改革创新和不断进取的最大成就。在2000年全英“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在所评估的10个学科中有6个得分高居榜首。

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实际水平确实让人担忧。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这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对翻译能力有着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需要,而且还因为翻译能力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其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差异。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二、大学英语教学与翻译教学的结合

社会需要大量有翻译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工程应该把重点放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包括翻译能力的提高上。然而传统翻译教学仅仅局限在外语专业这个狭小的圈子里,非外语专业被排除在外。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也是一种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技能,不是外语学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自然掌握的。西方相当一部分翻译系都要求翻译专业的学生在主修翻译的同时,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以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或者强烈建议学生同时选修或补修经济、商贸、人文等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内与翻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4]。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若把翻译教学纳入英语教学范畴,让他们有机会学习翻译,无疑会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为此,本人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对比翻译法的优势,强化学生双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长期以来,对比翻译法在翻译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应用对比方法和差异教学,可增强学生对两种语言的感性认识,从比较中找差异,从差异中悟出翻译的道理。光靠词典是做不了翻译的,一个词的生命不在词典里,而在活的语言中。

翻译教学属于分析性活动,必须建立在双语对比研究的语言学基础上,使学习者熟知两种语言在语法层面、修辞层面及语意层面诸体系上的异同,掌握其转换规律,对原语的表达形式和表达信息能透彻的理解,也能用译入语尽可能确切地表达此种理解,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内容和形式。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要重视英语教教学中的翻译技能训练环节,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在讲授语言代码转换的知识包括对不同语言间文化差异和文化沟通的认识的同时,传授传统的口、笔译的各种翻译技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训练更多的是被当成提高外语水平的一种方式,被当做提高外语技能的手段,教师更重视学生对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强调语言结构本身的规范性。21世纪的翻译更是一种语言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其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更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一种服务。因此,这个时期的翻译教学要更加注重社会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努力拉近课堂教学和实际翻译操作之间的距离,努力做到把社会实践带入课堂,把课堂推向社会实践。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选择的语言材料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吸收大量与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知识,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语言学习氛围。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可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语篇重构活动,也就是以课文为依托,让学习者运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按照课文语篇模式重新组织或加以发展。两者的结合将会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同时,通过大量的操练得到锻炼并积累经验,以达到专业水准的要求。

仔细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各个层次学生英语能力的各项要求,都统统属于语言基础范畴。该“课程要求”明确提到,我们的教学应“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翻译教学这一环节,以增强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实用性,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1.

[2]蔡基刚.压缩大学基础英语,提高语言学习效率[J].外语界,2002(5):16

[3]朱庆.培养与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37~40

[4]柯平.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J].中国翻译,2002(6):51.

[5]史冰岩.近代翻译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中国翻译,2000(5).

[6]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

[7]王立弟.翻译培训的创新[J].中国翻译,2000(5).

上一篇:审计局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煤矿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