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务局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父亲的50年

时间:2022-10-04 09:58:02

矿务局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父亲的50年

__矿务局建局5年后的1958年,19岁的父亲在龙泉煤矿参加了工作,从此端上了“铁饭碗”。领导看父亲身体瘦小就没安排他下井,让他干了食堂。此后的近40年中,父亲就一直与“后勤”工作打交道。

来矿干了没多久,同县的60多个人中,近50个因吃不了苦又回去了,只剩下父亲等10几个坚持了下来。父亲说,干啥不得吃苦啊,躺在床上睡大觉吃穿能自己跑来?

父亲参加工作前与母亲有了口头上的婚约。母亲为了支持父亲在矿上干下去,一年后来矿,在租赁的民房中贴上一副对联与父亲完了婚。房东是父亲最好的朋友,给父母的喜事随了5毛钱的“大份子”,以至于成为父亲一生念念不忘的话题。

婚后时间不长,母亲就回了老家,侍奉几亩薄田。从此,父母“牛郎织女”的日子一过就是20多年。母亲走后,父亲一日三餐干脆与同事搭伙吃。五分钱一份的炒菜几个人不舍得买,只打二分钱的酱油,用粗面馒头蘸着吃。

父亲在食堂里干“白案”,每天“压杠子”和面是工作的重心。臂力太小,父亲就与同事一人一头骑在杠子上压,时间一长,屁股上磨起了一道道肉岗子。实在干不动了,父亲就拿面练手艺,筷子、刀一配合,各种“花鸟虫鱼”就在父亲手下栩栩如生。

1968年,父亲从龙泉煤矿去昆仑东方红总厂干了两年筛炭、打石头的活,之后响应支援农业建设的号召,去了昌北农场。由此,父亲完成了由“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提升——当上了农场理发员。昌北农场临近渤海,渤海涨潮时潮水呼啸着绵延20华里扑到农场,顿时整个世界一派混沌。一些小青年没见过这场面,被吓坏了。父亲就安慰他们,人与天斗,人定胜天,不要害怕,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一路坎坷一路歌,五年后,父亲来到了矿务局机关,直至退休,再没离开过这里半步。炎炎夏日里,父亲挑着两只铁桶晃晃悠悠地为篮球队送冰糕;凛凛寒风中,父亲拉着吱吱扭扭的“地排车”为各种会议供热水;清晨的第一缕霞光映射着父亲走东家串西家收取房电费那踽踽的身影;傍晚的最后一抹余辉浸透着父亲推着桌椅床凳行走在崎岖的土路上那滴滴的汗水……

1995年,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父亲退休了。那天父亲下班回来后喃喃地说:“领导找我谈话了,这就要退(休)了。”想了想,又补充道:“好在你已经接上(班)了。”说完,眼圈就红了,赶忙躲到了里屋。

退休后的父亲一天也没闲着,到酒店“打工”、做小买卖、给儿女看孩子……父亲总说,不能让老胳膊老腿“锈住”,一旦“锈住”就麻烦了。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又恰逢父母金婚。已是古稀之年的父亲很满足于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常说,这几年是一辈子里最好的一段日子,真没想到能有今天,坐在家里玩还有50多元的“日薪”……

上一篇:地矿工作者建国60周年征文:院子的记忆 下一篇:小学生“我心中最美老师”主题征文选登: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