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4 09:56:33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黄连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方法 本文将门诊收治观察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60 mg/(kg.d)加入5%~10%葡萄糖内滴注,浓度为1%~1.2%。对照组选用病毒唑15 mg/(kg・d)加入5%~10%葡萄糖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结果 治疗组2~4 d后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好转,升高的白细胞数和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双黄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发病率高,传染性强[1]。少数患者于病情好转后发生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变态反应,引起严重并发症。双黄连粉针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少,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2]。我院门诊医师采用双黄连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收治观察的成年人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典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排除流感过敏性鼻炎等。治疗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7岁,平均32.5岁,发病最短8 h,最长72 h,平均16.5 h,发热56例,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白细胞升高12例,正常或偏低58例。对照组69例,男36例,女3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平均30.1岁,发热53例,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白细胞升高9例,正常或偏低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和体症、血象等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给维生素C、对症治疗等,不用抗病毒口服药物,治疗组选用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60 mg/(kg.d)加入5%~10%葡萄糖内滴注,浓度为1%~1.2%。对照组选用病毒唑15 mg/(kg・d)加入5%~10%葡萄糖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

2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升高的白细胞降至正常;显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升高的白细胞接近正常;有效:体温下降,症状体征减轻,升高的白细胞有所下降;无效:体温不降或反而升高。

3 结果

治疗组2~4 d后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好转,升高的白细胞数和体温降至正常。对照组症状和体征消失,体温下降和升高的白细胞数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均较治疗组明显延长。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4 副作用观察

治疗组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其中皮疹1例,发生于上肢、颈部、胸部,呈散在分布小片状丘疹,伴皮肤潮红、发痒;恶心1例,为一过性停药即恢复;注射部位疼痛1例,均与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有关,减慢滴速和降低浓度则减轻或消失;过敏性哮喘伴全身严重反应1例,表现全身出汗、烦躁、口吐大量分泌物、双肺哮鸣声,经抗过敏、镇静、吸氧、平喘,立即停止输液等好转。

5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多发,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或继发于细菌感染之后,发病率高,发病后免疫力弱[3]。目前常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疗效均不满意,且临床上存在滥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等问题,造成药源浪费。双黄连粉针由连翘、黄芩、金银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抗菌、抗病毒作用强,疗效好,毒性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抗菌效果与青霉素等同,但其副作用也愈来愈广泛地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中1例在用药30 min后引起过敏性哮喘及全身严重反应,经抗过敏、吸氧、镇定等处理很快好转,过敏原因可能系患者属过敏体质,机体对植物蛋白过敏引起变态反应。双黄连粉针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毒性小,安全性大,可作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本文中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曹世奎.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剂、粉针剂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04,20(20).

[3] 刘剑英,高丽丽.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药理作用概况.中外医疗,2009,28(1).

上一篇: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宽QRS心动过速35例分析 下一篇: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