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窑青瓷羊形器感怀

时间:2022-10-04 09:53:13

笔者早年收藏品中,有一洪洲窑器物,为一西晋青瓷褐彩羊形器(见图)。器长22厘米,高17厘米。造型为一立式犄角公羊。羊体颀长、圆润,有三道双圈弧线纹,羊两颊饱满,长须下垂,神态安祥,抿口敛神,两耳竖起贴于脑侧,两眼炯炯有神,双犄卷曲,羊体上身有一圆形孔口,内空。羊体全器施青黄釉,犄角、眼、尾等处均施褐彩。全器造型比例准确,线条优美,尤头部刻划极为细腻生动,一副温驯可人的神态,富有吉祥瑞气。观此青瓷羊形器整体造型,当为西晋实用器皿。这一作品,亦反映了远古先民极为精湛的制瓷工艺水平。

羊乃瑞祥之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的心目中,它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来源之一,同时又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秉性和象征意义。因为羊温顺可亲,是一种善良有义的动物,所以“善”“义”才会都从“羊”字。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有“吉羊(祥)”的记载。《诗经・召南》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之说,用以表达文王的德政和善良的品性;《易卦》有“三羊(羊)开泰”之语,用以表达岁初人们美好的祝愿。人类的远古祖先一直把羊以其美好、祥瑞之寓意而作为塑造的对象,以赞美羊的善良知礼、内柔外刚之秉性。西汉人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载:“鲁哀公使穿井,得一玉羊,孔子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孔子之意是掘土穿井为求水,结果得一玉羊,乃水土之精气化合而成瑞器也,这恐怕是古文献对羊形器皿的最早解释。考古学家发现,我国许多汉墓遗存中,常有羊形器皿出现。汉代人还常在陵墓前置石羊,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说秦汉以来,人臣墓有石羊、石虎等等,江苏赣榆、山东临沂等地确实发现过汉代的墓前石羊,《水经注》“睢水”“蚩水”载汉大尉桥玄、安邑长尹俭墓均有石羊。唐代帝陵前常置瑞兽獬豸,亦称独角神羊獬豸,取其善判曲直、辟除邪恶之意,或还是昭彰帝王英明公正之举。羊在中国道教中也被认作是神的化身,常被视为老子的再世,或再遇老子的象征。汉杨子云《蜀王本纪》中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径》,临别赠言“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青羊肆即今之青羊宫,在成都西南角,南临白花潭,西望杜甫草堂。

其实,羊被人们视作瑞兽,更重要的是羊所拥有的忍辱负重、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有史以来,羊始终充当着人类的牺牲品,无私地哺育着人类,贡献着整个身躯。这方面,载入史册的、有羊掺和其中的故事则莫过于妇孺皆知的苏武牧羊。《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匈奴单于欲降苏武,“乃幽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人们在赞叹苏武坚持节操威武不屈精神的同时,亦不会忘记羝羊危难之际慷慨相助的善心之举。至于说到羊的形象在古代艺术品中的反映,无论是殷商时期的“四羊铜尊”、东汉时期的“百戏吉羊”画像石,还是晋代、南北朝时期青瓷羊形器等,都是我们华夏先民对羊这一灵物所融入的情感,亦寄寓了古人对羊的善美、祥瑞、谦德及“义举”等秉性的崇尚之情。

羊年说羊话瑞祥,今睹古物青瓷羊形器,唯美唯善,佳器感怀,以小文记之。(责编:雨岚)

上一篇:艺术品抵押的玄机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