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构建循环经济规划体系的基本设想

时间:2022-10-04 09:32:50

当前构建循环经济规划体系的基本设想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从理念到路径、从模式到方法的一种创新。而循环经济规划作为国家规划体系中的一名新成员,其制定工作也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在循环经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一、客观认识循环经济规划的作用

(一)从循环经济定位的角度来认识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当前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抓手,也成为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本途径。而在近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凝聚全球力量以获得新发展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其基本内涵和实践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由此,制定循环经济规划首先应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位为指导,特别是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需要全面系统地阐述应如何有效实现循环经济这一“现实抓手”和“基本途径”的角色定位,同时还应把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所规划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和模式探索中,以注重体现“绿色”/“低碳”这一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内涵和要求。

(二)从规划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认识

“十一五”时期,一些地区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为指导,已陆续编制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已成为整个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规划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以循环经济规划为基点向外,在纵向上它涉及与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它涉及与相关部门和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如果向内,它涉及到各级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作为发展循环经济重要内容的如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规划制定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规划框架内容的完整性

循环经济规划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为保证规划其内容的完整性,可在制定规划之初,对规划的框架结构有一个统一化、标准化的基本模式供参照,这可依据已出台的政策精神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将规划中的共性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提炼而形成。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共性上,更体现在个性中,即各地区、各层面的循环经济规划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解构和具体化,要能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性、发展的阶段性等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地对标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二)循环经济规划体系完善的必要性

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以及编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应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循环经济规划体系的完善,除以上法定内容外,还应包括制定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涉及循环经济重要领域的各项专门规划,且应包括不同部门和行业的相关规划。需要强调的是,与循环经济规划配套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也非常重要,它将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对规划内容加以落实并检验成效,而且还担当着对原有规划的滚动性修正,所以对此项工作要加以重视。

(三)循环经济规划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规划目标的量化体现,又是规划实施的检验标准。科学的指标体系应对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资金、信息等的投入产出进行高度概括,以揭示其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满足对其现状评估和未来预测的双重目的。虽然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完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负有直接责任,但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摸索和调整的过程,需要经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其间各市场主体都负有相应责任。当前,加强循环经济规划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如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体系中有关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需要考虑与现行国民经济统计、财务会计核算中相关指标的衔接和融合问题;还需要针对不同层面的不同实践,使指标设计既能保持共性又可体现个性,如需要针对农业中不同种养殖业的特点来进行相关评价指标的构建等。

(四)循环经济规划所涉技术的重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体现在循环经济规划中,是强调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甚至是全过程(包括资源开发、原料生产、产品制造、流通消费、循环再利用等)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及对鼓励技术投入的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但在当前形势下,仅有这些已显不够。在全球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热潮下,主张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支撑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相关技术的研发、贸易、推广系统,意欲率先建立起相关技术的标准体系。因此,我们对循环经济技术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对循环经济规划中所涉技术方面的内容也应进一步拓展,并且科学技术还应与在全球推动相关技术交流/贸易、推广相关技术标准相联系,以利于抢占国际市场先机。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

上一篇: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