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论文

时间:2022-10-04 09:00:59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论文

1流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现时期,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更好地利用流行文化这一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是教育者们必须思考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政治朦胧的认识需要教育者进行适时的正确引导。在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政治价值观时,必须认清其政治价值观的发展现状。

1.1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出现的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传统的政治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再加上流行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涌入中国。而流行文化的发展为其广泛传播提供了载体。青年政治价值观就是青年人对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问题、政治立场、政治现象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观点和看法。盛行的流行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政治价值取向,也对传统的主流政治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流行文化所带来的某些政治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的某些需要,这些政治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高低层次性、纷繁复杂性及政治思想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着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会出现多类型共存的现象,表现出政治价值观多样性的特点。再加上我们正处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年代,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交融、交流、交锋日益频繁,也使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2)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淡漠,法治观薄弱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法治观是公民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一,良好的法治观有利于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愈来愈被忽视。流行文化的娱乐性特征,使某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抱着娱乐的心态,他们没有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对公民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缺乏必要的认识,进而忽视法治观教育。3)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发展呈现不稳定性和反复性成年人的政治价值观经过长期的演变和深化,已经具有了稳定性。他们具有明确的政治观念和客观的政治态度,不会因为偶发的政治事件和急剧的社会变革导致政治上的反复。而大学生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理论思维的不成熟,尤其是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发展呈现不稳定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的发展也是遵循这一规律,在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暂时的倒退和停滞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是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实现。但是,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的这种反复性和不确定性的概率大大增加,他们的徘徊期明显拉长。

1.2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流行文化的普及,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如多元化的政治价值观选择、公民责任意识和法治观的忽视、政治价值观确立的反复性和不稳定性等。究其原因,主要有: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与日俱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政治环境中各个因素的性质,形式及变化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生活,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大学生正处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的独立批判意识增强,迫切渴望能够独立地选择政治观点。而社会宽松的环境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流行文化就在其列。他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零碎的乃至片面的政治见解。由此形成的政治价值观肯定是错误的和片面的。2)个体因素的影响社会政治现象的主体是政治的人即政治人,离开政治人的政治行为,一切政治现象都无从谈起[3]。个体政治价值观的树立主要受自信心、政治责任感等因素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政治的朦胧感情使他们既想参与政治又没有自信参与进去。自信心与政治的介入程度密切相关。自信心强的人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就强。但是,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政治自信心缺失,他们不愿或没有自信参与和关注政治。再者,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普遍不强。流行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更愿意以娱乐化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们不愿参与政治、不关心政治,进而影响政治价值观的树立。

2流行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政治价值观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选择意识,使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能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2.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用其指导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选择。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的。一方面,流行文化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推动流行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发挥两者的“正能量”,进一步影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确立。

2.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政治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主渠道。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导作用,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适时地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使其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当然,在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方法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不能看作简单的说教,还应该在说教的同时,注意语言的艺术和方法的艺术,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应在上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能将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出来,才能使大学生在面对流行文化的冲击时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2.3推动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选择提供必要条件

校园网络是流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先进性,使能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流行文化占据校园网络的各个方面,达到全方位、多途径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需要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建成校园红色网络,举办网上政治理论竞赛等等。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可以举办网络问答、网络干预等有效方式,使学生们能第一时间获得帮助。要严厉抵制流行文化的消极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进而推动政治价值观的建立。

2.4培育大学生主体价值观选择意识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选择提供内在动力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育人的主体选择意识。主体选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4]。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内在根据是主体的需要。如何培育主体的价值观选择意识?首先,需要大学生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从思想上先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对政治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政治价值观选择是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主要群体,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选择意识和检验自己的选择方向。最后,大学生在培养自己的政治价值观选择意识时,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符合了客观规律,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意识发展成正确的目标。这样,在面对流行文化的冲击时,主体的政治价值观选择意识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流行文化的发展,给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使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杨国强 雷洁 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处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家庭早期教育价值观论文 下一篇: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