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4 08:29:15

初探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水土流失的危害十分严重,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志码: A

1 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

城市水土保持是从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出发,采取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水土资源 , 改善与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城市水土保持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还包括对广大郊区原有侵蚀环境的整治。具体包括:监督和防治城镇 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监督和防治广大郊区农业开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 失;治理原残留的“自然流失区 ”;城镇沿河岸 ( 海、湖、库) 防护林的建设;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林建设 (包括 林相改造) ;城镇固体 垃圾的处理;城市化开发中的排水问题;城镇开发中有关水土资源保护的绿化美化问题。

2我国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现行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资源和土地开发迅速发展,城镇建设开发项目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没有原则性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在法律责任中没有强制性措施,导致监督管理缺位或严重滞后,引发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劣化、内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许多违法行为在法律责任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处罚措施,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处罚标准太低,一些较严重的水土流失违法行为达不到惩治目的,而且对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监督管理对象的范围确定太小,给监督管理对象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2.2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

部分地方政府尚未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甚至一些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也极不重视,没有把水土保持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重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重建设轻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没有能得到全面控制。出现“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现象。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尽管一些工程在设计方案中有水土保持方案,竣工后的水土保持设施也完备,但缺乏完整的行政审批手续。少数行政职能部门也未能在立项审批过程中按法定履行把关。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未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水土流失状态未能得到根本遏制。

2.3“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普遍得到贯彻落实,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突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

我国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不合理农业结构所致。以黄土高原历史治革为例,自先秦时期以来,重谷物生产的"垦草"思想一直占据着黄土高原,加之广种薄收、倒山种植生产方式在该地区沿袭,致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随着单一谷物农业系统的发展愈演愈烈。据遥感调查,1989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46.5万k,其中水蚀面积为34.52万k,风蚀面积11.98万k;1999年水土流失面积41.11万k,其中水蚀面积35.05万k,风蚀面积6.06万k。从两次遥感调查对比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经十年治理,治理面积增长7.11万k。近期在采矿、交通、冶金、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中,不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在开发建设中也出现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例如晋陕蒙煤炭开发区,大量的废弃土石和矿渣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淤塞、泥沙下泄,严惩危害黄河下游的安全。一些地方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2.4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工作还非常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水土保持行业自身在理念上也有不符合自然规律、不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地方。

水土保持的系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科学技术指导作用乏力;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缓慢;城市化与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日渐严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技术标准和治理经验,取土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技术薄弱,标准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全国虽然有100多个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科研站(所),但普遍存在研究力量分散、仪器设备落后、高层次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3 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及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通过 宣传 水土保持科普知识 和相关法律法规 , 使全社会关注水土保持,重视水土保持和积极 参与水土保 持。 首先要开展形式 多样 的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 媒工具,向各级领 导和广大 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 和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 ,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 设氛 围, 同时也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创造 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 要逐步完善相关 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城 市水 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城市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配套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贯彻 实施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3.2切实做好城市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工作

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不合理 。 只有加强城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认真贯彻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 ,督促开发建设项 目 业主认 真履行水土流失防 治义务,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确定水土流失 防治方案和措施 , 按“谁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 ” 的原则 ,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划 分到建设单位,只要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从源头上遏制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 协调和领导,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权,立足本职,加大水土流失的预防和监督力度, 搞好协调,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 。

3.3科学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对象、内容等,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防洪、城市水资源保护等基地建设相结合, 按照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建设, 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 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和城市功能区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高度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地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 施体系。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应 以规范开发建设为主,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同城市功能分区相结合,同城市防洪、水资源保护和绿化美化相结合,分区防治和总体 部署相结合,城区防治与郊区防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源头治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防治措施体系上,应坚持法制措施、管理措施与治理措施相结合,以法制措施为主导,以工程措施为依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先分类示范后全面推广,先治严重水土流失区, 后治一般水土流失区, 先重点后一般 ,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 。应根据不同的开 发建设 目标采取 相应 的水土保持措施, 开展针对性的试验 ,建立水土流失监 测网络。如在工业园区、 商业贸易区、 经济开发区、 文化娱乐区 、 生活居住区等, 根据不 同的开发建设目标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同时城 区的水土保 持措施与城市 水系布局、河道整治、排洪工程结合,提高水系绿化指数和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减轻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洪涝灾害和城市水源污染 。

3.4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城市水土保持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课题 , 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如城市水土流失形式、规律及其特殊性的研究,城市地表风化层或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植被恢复关系的研究,工矿区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标准的研究等。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摸索经验,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积极探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措施,提高城市水土流失防治的科学水平,为城市水土流失的监测监控及防治规 划的制订提供依据,为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

上一篇:电子工程技术发展与探讨 下一篇: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