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泵精确打击疼痛

时间:2022-10-04 08:21:28

吗啡泵精确打击疼痛

吗啡泵――这一新的止痛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

对于止痛片、芬必得一类镇痛药人们并不陌生,但知道吗啡泵――“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的人却很少。这种新的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阿片类药物列为治疗恶性疼痛的主要用药。但大量口服或静脉使用这类药物后,可迅速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即成瘾性),并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胀、小便困难、便秘等。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动物的脑和脊髓内存在一种阿片受体。这种受体对阿片类药物具有亲和力,二者结合后可阻止疼痛信息的传递,起到止痛作用。于是有人将少量吗啡注入椎管中的脑脊液内,使药物直接与脑和脊髓中的受体相结合,产生了强效镇痛效应,这种方法还可重复给药,一旦停药,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在此基础上,80年代末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吗啡泵)开始应用于疼痛临床,为高效应用吗啡类药物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了新途径。

吗啡用量小,止痛作用大

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是将一种特殊导管放置于蛛网膜下腔(脊椎管内的一个间隙),然后将一个止痛泵――可编程吗啡缓释泵植于患者的皮下(多放在下腹部),用皮下隧道的方式将导管与泵相连接。泵的输注系统可将药液持续、缓慢、匀速地输入蛛网膜下腔。其用药剂量仅为口服剂量的1/300就能达到镇痛效果,也不会产生对吗啡的依赖性。另外,术后还可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及发作规律,在体外遥控调节吗啡的输出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镇痛需求。植入皮下的储药器可反复注药并改变药液浓度。

作用直接,副作用小

口服或静脉注射吗啡止痛时,药物的大部分散布在全身,而进入血液循环的吗啡仅有少量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发挥药理作用。相反,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可直接作用于脊髓的阿片受体达到镇痛的目的,只有极少量的药物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所以,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与口服或静脉注射吗啡相比,止痛作用要强很多,而药物用量和副作用要小得多。

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吗啡泵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表现在:①疼痛强度降低70%~80%;②据统计,94%的疼痛患者由于疼痛而放弃或脱离了社会活动,而治疗后多一半患者重新参与社会活动,个别患者还恢复了工作;③治疗前88%的患者处于绝望和抑郁中,治疗后67%患者对目前的状态满意; ④治疗后81%患者认为生活质量有了改进,92%对该疗法满意;⑤约36%的患者术后停服其他止痛药。

适合植入吗啡泵的患者

癌痛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即使严格按照“三阶梯镇痛药物”治疗癌痛,仍有少数患者得不到有效缓解。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适用于:①恶性肿瘤致疼痛严重者;②口服或注射吗啡制剂,达不到足够镇痛效果者;③因大量使用吗啡产生各种并发症,如药物依赖、生活质量下降者;④多种镇痛药和镇痛方法联合应用后效果不佳者;⑤蛛网膜下腔给予少量吗啡,能迅速产生良好镇痛作用者;⑥无全身感染征象者;⑦估计生命超过3个月以上者;⑧无恶性肿瘤椎管内转移者。

一位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癌瘤的广泛侵蚀,使胸部剧痛难忍,多方求医治疗,疼痛仍未减轻,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产生了轻生念头,从楼上跳下摔成了胸腰椎骨折,虽然经手术治疗骨折痊愈,但由癌瘤导致的疼痛仍未减轻。经吗啡泵植入术3个月后,患者捡起扔掉多年的二胡,再次奏起欢乐的旋律。他告诉我们,他还想再活10年。

慢性顽固性疼痛

在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非恶性疾病引起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如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腰背部手术疼痛综合征、内脏性疼痛、脊髓或神经损伤后疼痛、蛛网膜炎等疼痛)常常迁延不愈,因而有效控制疼痛更能显示出长远的、最大的益处。这些患者若经保守甚至手术治疗,疼痛仍不减轻,应选择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

特别提示:

由于吗啡泵是完全植入体内的,所以切口愈合后,患者的活动如淋浴或游泳均不受影响,一般来说也不影响做CT或磁共振检查。

上一篇: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下一篇:别让疾病扫了你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