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息结合让数学课堂“E”起来

时间:2022-10-04 07:57:29

数息结合让数学课堂“E”起来

摘 要:情境教学是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学逻辑之g的重要桥梁,运用信息化教学是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富有挑战性内容的重要载体。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而展现在人们面前。

关键词:关信息技术;激活思维;实践操作;数息整合

情境教学是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运用信息化教学是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富有挑战性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构成成功课堂的前提。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而展现在人们面前。

那么我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呢?在这个方面,我们学校老师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去学习借鉴!

一、数息结合,激活学生思维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学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分享中实现精神互通,共同创造的活动,他需要师生双方的‘敞开’与‘接纳’。”在下面的案例中,我就用课件展示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到数学,然后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最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网上材料让学生明白用24时计时法。

例1,比方说,我在上“24时计时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24时计时法”的优点,我就故意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理矛盾,然后我疑惑地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的多是12时计时法,为什么我们在电视上、电子表等等很多地方(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时间显示模式),看到的晚上7∶00都是19∶00,而不是显示晚上7∶00?谁能帮我解决这个疑问呢?”同学们都很积极主动地举手,来帮我的忙:

生:其实写晚上7∶00也可以。

……

通过生活实际展示,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白数学的生活化,我也通过学生的争辩,我故作终于明白了:“哦,我懂了,还是用24时计时法好,因为外国人和中国人都认识,阿拉伯数字是全球通用的嘛。”

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人思维的发展,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课件展示老师故作疑惑地问题,跟学生的思维有了碰撞,然后为学生留下了尽情挥舞的自由空间。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的理解,面对学生们这么激烈的辩论,我们可以发现课本的重点难点就在学生的“唇枪舌战”中被攻下了。

二、数息结合,经历操作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是一种眼、手、脑齐用,多种感官密切配合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边操作边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算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2,在教育共同体听课活动中,我在执教“质数和合数”这一课时,我就用游戏软件创设了一个拼正方形的方法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数学课堂的快乐。

师:今天我们要在游戏中学数学,表现好的同学就可以上来玩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用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3个?4个?5个呢?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些拼法吗?

学生用小正方形试拼,并进行讨论,然后填表。

师:从表中可以知道,2、3、5只有一种拼法,4有2种拼法,现在你有什么猜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写下来。

(学生交流,上来演示反馈。)

师:请你们自己再选几个小正方形拼一拼,把拼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想一想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自己出现了很多形式,然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总结。)

……

总结。师:像2、3、5、7、11……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像4、8、9、10、15……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同桌交流,理解质数和合数,再全班交流。)

三、数息结合,增强探究意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

案例3,这是我在上“简单的统计”的时候创设的一个情境,陈老师很想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喜不喜欢看书?都喜欢看些什么书?学生们都很想告诉我,积极举手发言,我故意说,你们这么多人,我一下子记不住,谁有更好的办法帮助我啊?

生: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统计一下。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做一次现场调查,看看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爱看些什么书?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如:童话书、科幻书……

师:在这些书中,你最喜欢什么书?(学生交流)

师:你们喜欢的书都不一样,那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那种书喜欢的人最多呢?

经过大家的讨论,建议举手表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大家一起举手进行统计。

师:统计结果已经出来了,为了使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成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交流,然后汇报。)

师:假如现在让你去开个书店,你会怎么做?

生:……

接下去,我们还用了很多统计方法,如:画“正”字,用word软件画表格等等方法,统计出书的销售情况。学生的表现非常的积极主动,也很热心。

面对现实的生活情境,我并没有直接用画“正”字的方法,而是把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相结合,尊重学生的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法指南[M].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2]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10(6).

[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10(9).

[4]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5]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http:///newsInfo.aspx?pkId=86902

[6]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http://

上一篇:关于高中美术生态课堂的建构思考 下一篇:诵读古诗 重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