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04 07:34:43

蒙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

摘 要 阅读本是一种个人行为,通过组织、交流,使它变成一种集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近年来文学名着阅读这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广阔天地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蒙语文 阅读教学 文学名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学会正确阅读文学名著,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文学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文学名著,是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面对人生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源泉。针对这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师,特别是蒙古族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是农村蒙古族中学教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

古人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实的事例也告诉我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哪一位文学巨匠不是通过大量潜心阅读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哪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的时候不是把“多读”放在第一位的呢?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紧紧抓住文学名着阅读这块重要阵地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给学生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了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期中间我利用教科书上的名着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例:在教《杨修之死》时推出许多三国的人物,课后布置学生列出《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他们不平凡的事迹等。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着拍成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拓展阅读渠道

(1)要求班中每人购买一本名着,各各不同,相互交流着看,无形中就在班里形成了一个小型书库,有语文课代表管理并督促同学定期借阅。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由8个小组长负责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

(3)通过网上查询资料,熟悉相P网址,推荐给学生阅读。

4加强阅读指导

4.1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讲《香菱学诗》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了解作者对香菱的刻划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通过对香菱苦志学诗的细节描写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香菱的性格特征达成公识:天资聪慧、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然后布置学生们回去看《红楼梦》第一、五回等,联系香菱(甄英莲)的悲惨身世,对香菱的强烈求学欲望和专心致志的精神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作者对香菱悲惨的一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特别是有着类似经历的林黛玉指点了迷津。再例如:在讲《出师表》是时,在了解诸葛亮生平事迹之后,重点分析他身上那种忠心报国的儒家思想,所以才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后要求学生课后找到《后出师表》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进行比较阅读,深刻地体会仁人志士那种身怀天下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心。

4.2导学生自我咀嚼

读书切不可走马观花,读完后一点不留痕迹。学生往往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就把书弃置一旁。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远远没达到要求。我要求学生每月阅读一本文学名着,写两篇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可评论作品主题、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人物的评价、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甚至可改变情节、续写结局等。每学期进行一次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己把名着改编成剧本,然后由学生自己编排、设计、表演。没有对名着的一定把握,就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3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向来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教学要关注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避免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机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英雄好汉”是否真的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观,是否符合“正义”的化身的标准。学生在认可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的同时,也要反思他们也有滥杀无辜,甚至吃人肉这样野蛮的行径。这些理解都需要学生个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赞英雄”,这不利于学生客观地看待小说人物和社会背景。

总之,作为蒙语文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名著阅读教学的责任,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通过广大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不断探索、实践,我们的蒙古族学生会变成真正的“读书”人,我们的学校也将变成“书香”学校。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