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忽视的“老年焦虑症”

时间:2022-10-04 06:17:21

经常被忽视的“老年焦虑症”

58岁的俞阿姨三年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女儿从事的工作和她原来的工作类似,女儿很愿意和母亲沟通,除了见面,还经常打电话,俞阿姨也经常指点女儿。慢慢地,这似乎形成了一种习惯。可是,近阶段女儿工作上不太顺利,和母亲沟通的时候牢骚满腹。俞阿姨本来心里也不太舒畅,一听女儿的牢骚,就止不住要发火,结果,娘俩在电话里经常弄得很不愉快,有的时候甚至吵起来。俞阿姨总是担忧女儿少不更事,不懂世故,在单位吃亏,整日忧心忡忡,有时甚至魂不守舍,心里非常痛苦,身体也常有不适感。她既盼女儿来电话又有点怕女儿来电话,心情十分矛盾。一个月前,俞阿姨身体不适感加重了,感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手脚无力、冰凉、出汗。她怀疑心脏有问题,去了几次急诊,做了全面检查,除了心电图提示有轻微的ST段改变以外,其它检查项目均正常。但俞阿姨对这样的检查结果仍然不能释怀。

俞阿姨的姐姐是位医生,姐姐觉得妹妹应该到心理门诊看看。心理医生详细地了解俞阿姨的病情以后,诊断为焦虑障碍,就是俗语称的“老年焦虑症”。

医生指出,这种心理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经常遇到。 焦虑障碍由于临床表现各异,也显得症状多变。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可控的担心与忧虑。这种忧虑和担心是期待性的,与健康人的忧虑和担心相比,它显得不可控制,而且持续的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患者特别易激怒,显得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睡眠障碍。大都出现躯体不适,如坐立不安、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口干、心动过速、恶心或腹部不适等。

老年焦虑症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心理疾病,但就诊治疗率不高。老年焦虑症还很容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通常,患者因为感到胃肠不好,就到消化科就诊;感到心慌胸闷,就到心内科就诊;头晕乏力的,去的就是神经科;如果是急性的焦虑发作(即惊恐发作),则最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发作,而去看心血管科。有相当多的老年患者做完了所有全身检查也无法确诊。其中只有少部分人被介绍或自发地到精神专科检查。据统计,全球只有10%左右的焦虑患者得到治疗,而这其中老年人患者占的比率非常小。

除此之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69%的人合并各种焦虑症状,曾有报道指出,普通人群的广泛性焦虑的患病率为1%~5.1%,而老年人则为0.7%~7.3%,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则达到10%。专家发现,由于多数病态的焦虑常常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患者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其躯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则更为严重,这些不适与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相近,因此,往往会被诊断为其他的疾病,患者则接受相应的“治疗”。人们一般认为的焦虑是精神上的焦虑,也就是感到紧张,不明原因的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担心和害怕。但医生发现,老年人的心理焦虑症除了具有精神上的特点以外,往往更多表现为躯体性不适。

专家指出,敏感的老年人较易患上焦虑症。如,他们会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但达到了过分的程度;他们会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他们往往情感脆弱、依赖性强。

在一些医院经常可以看见:患者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患者的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一种解释是:由于焦虑症产生后,老年患者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以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当然在老年焦虑患者中,确有人患有心脏病、肠胃病、肺部疾病等老年易见疾病。对于敏感的老人,躯体上的疾病不仅会导致焦虑的产生,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反应。

让人忧虑的是,不少老年人患上了程度不同的“老年焦虑症”,而到心理门诊就医者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这种状态需要到心理医院去看;另一方面是有的人以为到心理门诊就医就是“精神病”――那是万万不能涉足的地方!这是大错特错的误解。专家指出,“老年心理焦虑症”患者病情严重时,真的应该到心理门诊就医,千万别为了面子而贻误了治疗时机。如果焦虑过于严重,还可以遵照医嘱用药物治疗,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

除了重症者需要药物治疗以外,一般的“老年心理焦虑症”主要靠心理调节,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患者还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解除病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转移注意力:患“老年焦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过度地担忧和焦虑。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约几位朋友品茶、聊天,小聚一下,聊聊古今中外,说说感兴趣的天下大事、趣闻轶事;或者约几位老友看场戏剧、电影,重温昔日的快乐时光。或者培养其它爱好,旅游、钓鱼、书画、跳舞、唱歌……让生活丰富多彩,让注意力转移,不再囿于自家琐事的小圈子。这些活动,既能陶冶性情,又能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还可能结交新的朋友,绝对有益于身心健康。

调整心态:古人提倡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事能知足心常惬”,“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到老年,对自己的大半生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学会适应老年生活。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顺其自然想得开。要像林则徐那样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学会自我疏导。轻微的焦虑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就可以消除。当出现焦虑时,自己要意识到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但警醒自己不要沉迷其中。要有消除焦虑心理的自信,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

接触大自然:人类和一切生命都源于自然,经常接触大自然会有着妙不可言的好处。城市生活节奏加快,高楼林立,空气污浊,雾霾频发,令人烦闷。这时,如果能和友人一起到名山大川中旅游,或者到郊外田野或林阴茂密处散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心情也会不由得为之一爽。这也就是“换换环境,换换心情”。

平心静气冥想:佛教徒喜欢打坐冥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坐冥想也是涵养性情的一种方式。静坐冥想可以让心情回归平静,放缓思虑节奏,心灵重回安宁。很多人开始有些不习惯,平时都是习惯于里里外外奔波,突然要安静地坐下来不动,往往坐不住。这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10分钟、然后是20分钟、30分钟……这时要做的是,让大脑处在休息状态,什么也不思、什么也不想。静坐一段时间,或许就会发觉身心清明澄净,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上一篇:恐怖电影会造成血液凝结 下一篇:男性更年期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