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4 04:27:07

导入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应用

1. 猜谜语导入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个性,猜谜语导入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教学学前班《玩中发现》中的“空气”这一主题活动时,“空气”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理解空气的特点,我设计了猜谜语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说:“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谁能帮助老师猜猜谜底是什么?”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离不了。”让幼儿猜。幼儿思考谜底的过程,就是在初步了解空气特点的过程。幼儿猜出谜底是空气后,再让幼儿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看一看,就使儿童知道了空气的特点,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观察图片或实物演示导入法。通过图像再现,将幼儿带入情境,激发兴趣。借助图片或实物的直观演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通过电教媒体把课的内容再现出来,使得内容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思维特点。例如,我在教学《淘气的小猴子》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喜欢学习这一材料内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只有一幅图画,是静止的,无法表现小猴子淘气的样子,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观察兴趣。我在教学中,根据图画内容制作一套教学软件,变静为动,进行课堂导入,展示给幼儿生动的图像,显示了小猴子在小熊的房顶上又唱又跳的情境,使小熊在屋里不能很好的休息。当幼儿看到这栩栩如生的画面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趁着幼儿的高兴劲儿,老师问:“小朋友们,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幼儿争先恐后地说:“真是一只淘气的小猴子!”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可以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幼儿自由想象,创造的潜能是无限的,随时都会产生奇思妙想来。借助动画直观演示,让幼儿感知小猴子的淘气时的样子,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顺利地将新知识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 歌曲导入法。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运用歌曲导入能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在教学幼儿《采蘑菇》这课时,一上课,我首先打开录音机,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幼儿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情不自禁地跳起来,模仿歌曲中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动作。这样做使上课伊始就激发了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接着教师交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说:“小朋友们,这节主题活动我们学习《采蘑菇》,大家喜欢吗?”“喜欢”。幼儿抢着回答。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

4. 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其注意力维持时间也不久。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幼儿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真挚地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幼儿入情入境,实现作者、教者、学者心灵交融。如,在教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这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运用这样的语言导入的:“小朋友,谁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幼儿听到这充满情感、充满疑问的语言,会争着、抢着说有关《白雪公主》的故事。这时,教师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作者与作品,利用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染幼儿,使幼儿明确故事中谁善谁恶,应该爱谁恨谁。让幼儿带着爱恨分明的思想感情来欣赏故事,这样会更觉得故事有吸引力。欣赏之后,幼儿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游戏导入法。由于幼儿非常乐于参与游戏活动,因此将知识融于游戏之中是他们非常愿意接受的,短短几分钟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是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符合少年儿童的天性。小游戏可以使枯燥的语言知识灌输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例如,我在教幼儿绘画《猫头》时,为了使幼儿对画画感兴趣,知道猫头中鼻子、嘴巴、眼睛的比例的重要性。我事先准备好四个猫脸,脸上就缺鼻子,再准备一些剪好的猫鼻子。上课时让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给猫脸贴上猫鼻子,条件是幼儿找到猫脸后蒙上眼睛,底下的同学可以指挥,结果有的幼儿贴的猫鼻子位置比较准确,有的则离了谱,底下的幼儿看着那些脸谱开心得哈哈大笑。这时候我趁机说:“小朋友们,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学习画猫脸。小朋友们可一定要注意猫的五官的位置啊!这时幼儿就充满了兴趣,这样就很好地导入了新课。

上一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