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骇俗徐荣祥再续惊世传奇

时间:2022-10-04 03:57:37

2002年8月16日,备受争议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徐荣祥教授通过媒体宣布,他和他的研究团队经数年努力,在人体原位和体外成功复制出了组织器官!同时宣布,将用5年时间“克隆”出人体所有组织器官,同时破解癌症之谜!这一爆炸性的新闻,震惊了当时整个医学科学界,一时间质疑声四起,斥之为“狂言”“胡说八道”更是不绝于耳。同年的《中华儿女》第10期上,就以《惊世骇俗徐荣祥》为题,用5个版的篇幅,详细报道了他别辟蹊径的生命科学研究之路。

5年之后,即2007年的8月16日,徐荣祥用同样的方式,再次向媒体宣布:5年前的承诺现在已全部实现,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更为重要的进展!

那么,这位一向以惊世骇俗著称的“民间”研究人士,又续写了怎样的惊世传奇?

坐落在北京东大桥路的尚都国际中心31层,是徐荣祥在北京的科研基地,也是他领导的美宝国际集团总部所在地。2007年8月16日上午9时,闻讯赶来的各路媒体记者已经坐满了硕大的多功能厅。与5年前的今天相比,没有刻意修饰的徐荣祥显得更加轻松自如,脸上洋溢着充满自信的微笑。没有疾言厉语,也没有慷慨激昂,在平静如常的娓娓叙述中,徐荣祥开始他其意义丝毫不亚于5年前的仍然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从科研的角度讲,5年前就已经是成功的。因为如果没有

成功的基础就宣布5年后完成,那我等于自杀!其所以当时

宣布用5年时间完成全部人体组织器官克隆,是要在已经成

功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验证……”

5年前徐荣祥的处境远比今天艰难而狼狈。

当人们被“克隆”“基因工程”、还有什么“干细胞”“核糖核酸”等等有关生命科学的众多名词搅和得晕头转向时,在全世界众多科学家虽然风起云涌地在生命科学领域忙得不亦乐乎,但总体并无重大进展的大背景下,突然在中国冒出一个闻所未闻的徐荣祥,宣布“已经破解人体生命之谜,并在体外复制出了人体组织器官”,这无异于劈空里响了一声炸雷,遭到众多专家权威人士的怀疑、责难甚至斥骂,自在情理之中。

徐荣祥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这枚“炸弹”威力有多大,但还是被他的“炸弹”爆炸后所遭到的“围追堵截”弄得疲于奔命。为此,他不得不或写文章、或登门解答,反复诠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产生的途径,又在国家科技部专门为其组织的听证会上详解自己的一套理论,终于,有不少专家听明白了:原来这家伙走的是完全不同于当今常规的生命科学研究之路!按照他的这套理论和方法,在体外复制出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恐怕不是不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幸而,徐荣祥在宣布“炸弹”时给自己留有余地,说自己的研究要全部完成还需5年时间――其实,他当时连胰腺、肾小球之类的组织器官都能成功复制出来,有关肿瘤细胞系转变的课题,也已经完成了基本研究。这种留有余地,更是对科研尊重的一种态度――他还需要作反复的重复试验以再次确认。

就在“围追堵截”的高潮过后,为兑现他的“5年承诺”,徐荣祥从喧嚣的媒体视线中渐渐谈出了身影,远离了浮华尘世,躲开了七嘴八舌的嘈杂,率领他的研究团队,以他已经日臻成熟的人体原位细胞再生理论为依据,从继续大白鼠的器官原位自我更新复制克隆实验、继续寻找并完善能“喂养”原位再生细胞的生命物质试验、继续肿瘤细胞系的转化研究等方面同时摆开阵势,开始新一轮实验研究计划。

对人体生命器官进行研究,大白鼠是最好的参照物。大白鼠的平均寿命为480天,但有的大白鼠能活两年以上,徐荣祥的实验设计时间必须超过三年,才能有效证明大白鼠组织器官在器官衰老前,自身细胞能原位克隆新的细胞和组织器官,这也是他为何选择“5年承诺”的原因。

按徐荣祥的实验性组织器官原位克隆研究理论,人体器官中的组织细胞经过60---100次自我更新后,就走向衰老失去功能而停止生命,器官克隆的目的是:争取在器官的组织细胞尚没有纤维化等衰老时,启动器官中潜能再生细胞的再生克隆程序,在再生营养物质的作用下,潜能再生细胞原位克隆复制新的细胞取代将要衰老的细胞,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继续保持器官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将已经在同等条件下喂养了300天(相当于到了中年)的大白鼠分成两组,继续以同等的喂养条件,所不同的是一组增加了10%的再生营养物质,另一组只增加10%的水,这样又喂养526天至未加营养物质的那组大白鼠全部死亡为止。经对两组大白鼠各器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光、电镜的细胞检查,所有自然死亡的那组大白鼠的器官和心肌组织,已经全部纤维老化;而加服再生营养物质的这组大白鼠的所有器官组织学均表现为正常和呈新生的生理组织结构……

从肿瘤细胞系转化研究方面也传来捷报。利用标准的八个代表性的细胞系做实验,在同一培养液里,把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起培养,结果,只要加再生物质的,癌细胞从48小时开始死亡,5--8天全部死光;而正常的骨髓细胞则大量分化增殖,变成了多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有了,造血干细胞也有了;反之,没加再生物质的,癌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把正常细胞都吞噬了……

时间也许能说明一切。当徐荣祥5年后的今天再次在闪光灯的包围下,宣布他已经完成了比206个组织器官更多的实验性临床组织器官克隆复制、完成了肿瘤细胞系转变的研究,以及他的组织器官相关技术,已经获得美国专利权7项,欧洲、日本专利权各两项时,在场人士惊奇是惊奇,但与5年前相比,已然平静了许多。回望并审视徐荣祥20余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或许他们已经了然――徐荣祥总是个能不断创造奇迹的人。

“现在的生命科学方向不对,人们谈论多的所谓‘克隆’

器官,从研究方向上来说只是仿制。国际现有水平尚不能

在体外培养干细胞,更没有实现体外或原位复制组织器官,

而我的方法成功了……”

徐荣祥积20余年致力于生命科学研究,已逐步形成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全读懂且能透彻了解,并非易事。如果就他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科学研究究竟有何不同的话,笔者以为,其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如何认识生命的最基本单元------细胞。

传统生命科学、或曰现代生物医学理论架构总是比较注重从物质到物质,在对细胞的研究上,更多的是将其看着一个“物”,就细胞而研究细胞,反复研究的是它的外形、功能、分子结构等等,即便是器官克隆研究,也是先设想出一个“架构”,再为这个架构想法“添置”其它东西,从根本上并没摆脱人为先想好构造再去“制造”的观念。而徐荣祥则在有效吸取东方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之精华的基础上,遵循的是顺应生命的自然法则,其研究关键就是把细胞和它生存分裂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想办法顺应它的生长规律,提供某种条件让细胞得以自然生长。这一本质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在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上不说是走入死胡同,也基本是停滞不前;而徐荣祥的研究却是一路高歌猛进,成果迭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走出青岛医学院校门的徐荣祥就在他的著名的“湿性烧伤疗法”的研究中,开始了他对人体生命细胞中暗藏的信息的解密与探寻。

与后来他的所有研究一样,当年他在创立有史以来在治疗烧伤方面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一整套全新的理论和技术时,也是争议不断,风波频仍,甚至官司连连。随着他的“湿性疗法”从技术到理论的成熟,随着他一手研制开发的“湿润烧伤膏”的广泛应用,徐荣祥的发明在解决烧伤创面的疼痛、创面感染、创面进行性坏死、烧伤创面的疤痕愈合这四大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独创性的医学及科研成果最终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承认。这一艰难而传奇的过程,正是奠定他后来一系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源头和起点。因为,他的这一重大突破,就是建立在对人体皮肤器官中组织细胞的重新认识上――

传统烧伤治疗技术从来认为被烧伤的组织(当然包括细胞)是注定要坏死的。而徐荣祥的研究则发现,哪怕是浅Ⅲ度烧伤残余组织的汗腺上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再生为表皮干细胞,从而有可能完成皮肤“克隆”;

传统烧伤理论从来认为深度烧伤必须植皮。而徐荣祥的治疗技术恰恰是启动了皮下组织中的再生基因,配合创造皮肤生理再生的局部环境,从而成功地在人体上实现了皮肤的全皮再生这一临床奇迹……

皮肤乃人体最大的器官。既然他已经证实了皮肤组织器官可以再生的事实,那么,其它的人体器官呢?

这是一个极其诱人而又极为大胆的科学命题!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的20余年间,徐荣祥如同在陌路上茕茕独行的苦行僧,上穷碧落下黄泉,在无数次的实验中,他逐步完善着他的理论,验证着他革命性的有关生命与细胞的“哥德巴赫猜想”。

他终于发现――准确地说他证实了,在人体生命最初由与卵子相结合以后孕育完整生命体的过程中,大量细胞不断分化增殖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组织细胞,直至形成整个人体;但有的细胞却在半途停下来并不参与增殖。前者形成人体主要器官、或形成组织的组织细胞(徐荣祥称之为第一次生命细胞);后者没有增殖分化,而是直接形成组织形态、组织细胞的细胞(徐称之为第二次生命细胞)。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又发现,现代医学科学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都是第一类细胞,也就是增殖分化形成组织的细胞,而那些最早建立器官而后停止分化“潜伏”下来的细胞,被人们认为是没什么功能而遗忘掉了……徐荣祥的研究恰恰表明,那些第二类细胞(第二次生命细胞)平常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一旦周围的组织细胞损伤了,它们可以马上启动增殖分化的干细胞功能,启动它们再生的潜能,而形成新的细胞和组织功能,如此循环往复,在每一个过程中它们都要留下一个拷贝,形成一个前仆后继的接力关系,延续补充和替代器官中失去功能的和异常的第一类生命细胞……

这,就是全部问题的核心和秘密所在。

科技突破性的发展往往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方向不对时,任你左突右冲也难进入新阶段;而一旦方向对了就会一捅而破,进入佳境!重大的科学发现为他乘胜前进奠定了基础,也为他后来“惊世骇俗”的超级实验带来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体外找到了培养成活增殖细胞的技术与方法;二是为细胞寻找到了能激活潜能的生命物质;三是在此基础上设定出符合生命规律的程序――让原位的组织细胞在体外按照他设定的程序,按照细胞的遗传特性,自动复制出原位的组织器官……

5年前的宣布他已经成功复制出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到今天他再次宣布已将人体比206个器官更多的器官全部“克隆”成功,其舍我其谁的自信和自断退路的勇气,盖缘于此。

“人类生命延续是通过人体组织器官中的潜能再生细胞

及时不断地增殖补充已凋亡、退化或损伤的组织细胞,以

维持组织架构和功能来实现的;若人体所有器官这项功能

发挥正常,人体就能维持整体生命的平衡,实现健康长寿;

反之则产生疾病和衰老……”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

就在这次新闻会上,徐荣祥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保障人类器官的正常功能,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周期,实现人类健康寿命300年!

300年?根据何在?

徐荣祥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在研究细胞的更新换代时发现,每更新一次,染色体端粒就缩短一块,这与端粒里的活性关联。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2岁,人体组织细胞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缩小了三分之一。按照这一学说预测,人的寿命如果实现了细胞生命的话,还有三分之二的长度没有用,由此推断出人类基本寿命应为300年……

如果以上推断能够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徐荣祥积20余年一直致力于的人体组织器官再生医学,就将大有用武之地,将在一个完全不同于当代医学的更广阔的舞台上,上演出一幕幕更为惊世骇俗的传奇活剧!

比方说,人类似乎可以开始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新鲜的组织器官,以替换因疾病严重损伤的诸如心、肝、脾、肾等脏器;也可不作替换,直接对病变组织器官进行修复。自此,糖尿病人似乎可以不用再受时刻注射胰岛素之累,而直接修复和更换胰岛。肾衰竭病人可以不用再为没人捐肾而焦急等待,备受煎熬;

对癌症病人,或可从此免去手术和放射之苦,通过设定的专门控制其癌细胞的再生物质里,同时放有其自身活的正常细胞,找出营养成分的症结所在后,就让正常细胞长、癌细胞死的那组再生物质,直接做成口服液、胶曩甚至蛋糕,吃下去就直接抗癌了;

或者干脆,不必等到身体各部分都有了病――亦即徐荣祥说的人的“第一次生命细胞”经一定次数的代谢后功能开始衰竭之前,就开始实施他所谓的“细胞喂养”计划,用再生物质促使器官中的细胞、组织器官原位克隆,取代将要衰老的细胞,以实现器官生命的接力……如此一来,就如同他已经反复实验过的那些大白鼠一样,不仅不得什么病,还可实现超过两倍年龄的寿命……

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世界该会变得多么美好?

实际上,这“美好的世界”似乎还并不遥远。就在这次新闻会上,徐荣祥对今后的研究计划作了如此雄心勃勃地描绘:

1,以北京为中心,建立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组织器官再生康复医院,让更多的相关患者复原,避免和减少临时和永久性缺损疾病的痛苦;

2,建立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原的营养保健体系,研究出人体合理的营养成分组合,按细胞再生营养要求调整人体营养物质的食物组合,达到预防器官疾病和衰老的目的;

3,全力进行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技术和再生物质用于内脏器官损伤的复原研究,尽快研究出临床医生简单操作可以完成的再生医学实用技术和方法;

4,进一步研究各种再生物质的人工合成,尽快研究出大众食用方便、价格便宜、具有再生营养的组合食品,以尽早实现5年前提出的“无土栽培人”的人体营养供给设想……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而又曲折的挑战世界生命最前沿的科研之路。在这条路上,徐荣祥完全依赖的是一己之力,在进行着没有任何退路的生存与死亡的搏斗,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心血与汗水,也是感天动地的悲壮!

这条路的尽头,连接着人类自我憧憬的最高境界――自信人生三百年!

上一篇:旅美学者何平的环保故事 下一篇:云晶子“鹰”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