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感教育亟待加强

时间:2022-10-04 03:54:52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亟待加强

中国有句古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从一个层面上告诉我们,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是人必不可少的社会属性,因此责任感被称之为做人的“根”。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国家的人民有了责任感,这个国家定能强大;一个家庭的成员有了责任感,这个家庭定会幸福;一个人有了责任感,这个人定能尽职尽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成为有高尚情操的人。小学阶段是人生长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加强责任感教育是当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必要性

1.小学阶段是责任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少年儿童时期,是教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是完善小学生思想品德和形成小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小学生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揭示了少年儿童极强的可塑性。他引用孔子的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形成的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样稳固而难以改变,如不抓紧早期教育,等到“骄慢已习,方复制止”,就会“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成败德”。错误或缺失的早期教育,必然会养成无德无才之人。

责任感教育,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事业、学业等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小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开始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已经应该履行的一定义务并担负一定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重要时机,开始强化对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从小就准备把他们教育成一个负责任的人。教育者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切不可放任自流。如果小学生一旦形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责任感的不良个性,甚至有推卸责任的习惯,将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2.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现实,要求强化小学生责任感教育

现实中,在过分宠爱、过分保护之下培养出来的许多青少年,常常是“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这些孩子感情冷淡,自私自利,不会体谅父母,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家庭责任感。小学生的许多不良表现事实上都是责任感缺失的表现:犯了错误不是勇于承认,积极改正,而是千方百计去遮盖隐瞒,或者是百般推脱抵赖,这是不想承担错误后果的责任;作业来不及做了,不是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或者挤时间补上,而是一抄了之,这是不想承担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责任;考试作弊,这是不想承担平时不用功读书成绩不能达到各方面要求的责任等等。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只希望让别人对自己负责,从没有想到自己该对别人负责。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是2005年某日,在湖南望城县,3个同龄男孩在一起游泳玩耍时,一位十岁的男孩为救另外一位男孩溺水死亡。在他溺水的过程中,包括被他救助的男孩在内的两位同伴没有一人愿意去救他,而且还眼睁睁地看着他慢慢沉入水底。当问及那两位男孩没有救助自己同伴的原因时,他们的话语着实令人感到震惊和悲哀,因为他们的回答是“怕担责任”!

此事发生后不久,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北京、上海、湖南、广州、武汉、沈阳等地对1000位公众以“青少年责任感的问题和公众的看法”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当问及“您认为当今青少年的责任感如何”时,13%的被访者表示非常差;32%的被访者表示比较差;29%的被访者表示一般;17%的被访者表示比较好;9%的被访者表示好。从调查数据看出,多数公众认为当今青少年的责任感比较差。其中,21.7%的被访者表示,现在有许多青少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责任”,在面对问题时,只会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从没有想到自己该对别人负责。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现实告诉我们,加强青少年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1.学校要成为对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渠道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许多事情独立完成;孩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方式从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小学阶段人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此时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必须打好这个基础,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排除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不利因素,在小学教育中贯穿责任感教育。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和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话在他们看来很有权威,所以,小学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渗透责任感教育,使承担自己的责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让使命和成长同行。要让孩子知道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读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要告诉孩子们读书、做事要确定一个方向: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书做事首先不应是凭兴趣,责任应是第一位的,应在责任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来代替责任。

2.家庭和社会应积极参与配合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既然主要是人对家庭、集体、社会应承担责任自觉的认同态度,那么影响孩子责任感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家庭、班级、学校、社区里,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诸方面齐抓共管的育人系统工程。

家庭、社会的影响同学校教育影响相比,往往是先入的。“先入为主”的规律表明,先入的东西,思想上没有阻力或阻力较小,容易被接受和巩固。所以,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的教育。不难想象,一个对父母、家人的处境都漠不关心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真正心地善良的人、一个爱祖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不妨在家庭中,从爱父母、爱家人做起,使其具有基本的爱心、同情心,然后逐渐向思想意识的更高层次发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小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宣传以及访问、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等等。让小学生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快乐的同时,体验父母和他人的辛劳,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小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卢梭道德教育中的“自然后果教育法”,值得我们借鉴。卢梭主张“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实际上是一种让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教育。当孩子因自己的过失而做了错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因失误造成的后果。在卢梭看来“孩子打破了他所用的东西,莫要急于添补,让他自己感受到需要它。他打破了自己房间的玻璃窗,让风日夜吹向他,也不怕他因此而伤风;伤风比起漫不经心还要好些”。作为教育者,要从小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小学生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而不是找人代替,否则就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

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形成小学生责任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小学生的优良行为习惯是在教育者向他们不断地重复了一些要求、命令和思想观念之后,在他们不断重复了一些正确的行为后逐渐形成的。培养小学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最好办法是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出几件事让他们负责,并高度地信任他。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你越是信任他,他就越主动、自觉;所以,选几件适合小学生做的事,让他负责,他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如在家里让孩子负责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或负责每天给小鱼喂食等。一旦规定孩子做的事,不要随便改变,要使孩子明白:这件事必须做,没有商量的余地。此外,还要让孩子清楚,该马上干的事必须立即干,不能拖拉。渐渐地,就习惯成自然了。

参考文献

[1]李泽芸.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

作者单位:

山西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分院

上一篇:由“真左假右”谈学生自尊心维护 下一篇:小学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