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现状与传承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4 03:51:01

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现状与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典型代表,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却面临着传承人缺乏,无法立足市场的尴尬境地。只有建立一套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广泛参与的多维传承模式、丰富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充分利用其文化r值才能使老河口木版年画得到合理保护和活态传承。

关键词:老河口木版年画 现状 传承

襄阳市老河口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起南派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经流传到河南朱仙镇后流传至湖北老河口。其勃兴于宋,在清代后,逐渐形成地方流派。并在此吸收融合了湖北当地三大年画――武当山均州草店木版年画、黄坡木兰山年画、汉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多种特色的融合使得老河口木板年画风格日趋明显,成为南派木版年画的代表,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一.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老河口木版年画忠实记录了襄阳民众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民俗信仰和观念,深受当地人们的广泛喜爱。据记载,至解放前,老河口印制年画的作坊有十几家,从业人员达千人以上,一个作坊生产的年画10万张左右,产品远销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河口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年画中心,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红红火火的木版年画却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变革、科学技术的日益先进而变得举步维艰。虽然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潮中,由于各方面的努力,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发展有一定起色,但无论是在印制的规模、社会的认知度还是传承人的培养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都令人担忧。

在木版年画的兴盛期,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是年画的消费者。为了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除了专门印制年画的作坊,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了年画的制作中,甚至在许多地区还出现了“家家会点染,户户擅丹青”的喜人势头。但是,伴随着农耕文明鬼神文化的瓦解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木版年画的生存土壤逐渐丧失。挂年画、辟邪求富的习俗受到文明元素和文明样式的挑战。人们对其知道的越来越少,变成了部分收藏者和研究者的业余爱好。据调查,目前在襄阳市除专门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襄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部分成员及为数较少的大学教师以外,社会民众对这一传统技艺知之甚少。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印制规模很小,依然是在传统的家庭作坊中进行生产。这样的制作模式,保证了木版年画的传统风格,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它的市场竞争力。打开电脑搜索木板年画,随处都能看到机器工艺的年画在网页版面大占头条,成本低、品种多,物画精美,让快餐消费的人们很青睐,传统木版年画在功效和成本上没有竞争力。家庭作坊制作年画,作品数量下降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陈义文老人,年轻时做一套只需要两三天,而现在年事已高,只能一个月或半个月一套。近几年,因为老人的视力和体力大不如从前,所以制作雕版所用的时间就更长了,新的雕版数量变少。同时,由于种种客观因素,一些珍贵的雕版却不断遗失。由于岁月的侵蚀,不少古雕版的原形已被破坏,只能由老人凭印象重新再塑。一些本身存数不多的木版年画种类,在大多数被民间收藏者收藏后,更是很少露面。

传承人缺乏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也是老河口木版年画发展中的一个紧迫问题。长久以来,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以家族的方式进行传承,陈义文先生一家从祖上就开始进行着木版年画的制作。但是,到他这一辈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家族内只有孙子陈洪斌(经过各方努力以后,由外出打工转而学习木版年画)在继续从事木版年画工作。同时,他们的生活状况不是很乐观。早些年,陈老先生靠吃低保维持生活和年画制作,近些年,由于政府的资助,生活条件虽然得到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陈老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另一方面木版年画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他们经常要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为了改善生活状况,陈洪斌开了一间书画室,主要经营木版年画和各种书画作品的装裱。但是,在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县城,这样的书画室的收入也是非常有限的。陈洪斌的孩子们都还年幼,尽管也会在课余时间学习年画的制作,但是因为南派年画制作技艺比较精细,学习的难度较大,同时孩子们的主要精力还要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他们在短期内也很难掌握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些新的、可操作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以促进这项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二.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策略及建议

老河口木版年画在题材、造型、色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种种因素,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困难重重。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我们实有必要关注和采取行动来进行保护,建立一套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广泛参与的多维的传承模式。

1.发挥政府、社区、高校和民间等各方作用

政府的文化部门、社区、高校师生和民间文化工作组织都应该是保护木版年画的中坚力量,只有这些力量通力合作,才能使木版年画在一个健康、稳定、多方支持的环境下得以活态传承。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是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为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还应提供充足的资金,以进行木版年画的普查、建档、研究、保存、以及传承人的培养等工作。在这一方面,韩国、日本给我们提供值得借鉴的方法,韩国的“人间国宝”制度是一个有助于文化遗传的体系,那些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人,被要求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同时,为了使这些年轻人可以免费得到技艺培训,韩国政府给这些“人间国宝”每月十万韩元(相当于1100美元)的额外补贴,还有免费医疗和其他特权。如果能有这样的支持,陈义文先生及家人将会更加专注于木版年画的制作和传承人的培养。

同时社区和各种社会力量也应积极投身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社区中,可以利用一切方法,为该社区的民众普及年画知识,发动大家去了解并自觉使用木版年画;高校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特长,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一批有兴趣和专长的制作者和研究者,并把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相关内容编辑成文献资料,或者用录音、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更大范围内的民间文化团体的加入,如媒体可以使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为其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可能性,民间社团的参与增强了木版年画的群众基础,丰富了木版年画的推广和研究的路径。

上一篇:提升山区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的探究 下一篇:《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