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4 03:20:42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接受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观察组(老年患者)与对照组(非老年患者), 各31例。两组患者均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慢性泪囊炎治疗, 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7%, 并发症发生率为6.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治疗效果显著, 具有一定安全性, 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58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 主要由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 溢脓、溢泪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该病极易导致角膜溃疡及结膜炎的发生, 是眼部健康巨大的潜在威胁因素[1]。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手段, 但以往观点认为, 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各项身体机能较差, 不宜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常用简单泪囊摘除术代替治疗, 有研究指出[2], 泪囊摘除术虽可解决泪囊炎症, 但术后较多患者依然存在溢泪等症状。为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 本研究回顾分析老年及非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31例慢性泪囊炎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5例、女16例, 年龄为61~83岁, 平均年龄(69.72±5.45)岁, 病程2.0~9.0年, 平均病程(5.71±1.43)年;另选取同期31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治疗的非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6例、女15例, 年龄为25~51岁, 平均年龄(45.45±4.62)岁, 病程1.5~9.0年, 平均病程(5.61±1.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且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①检查患者鼻腔与鼻窦情况, 若出现鼻窦炎、鼻息肉等症, 给予治疗;②对挤压泪囊部位后分泌物较少患者进行泪囊造影;术前7 d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前2 d使用抗生素眼液或生理盐水对泪道进行冲洗。

1. 2. 2 手术方法 ①患者仰卧于手术台, 对其泪点部表面进行麻醉, 深部浸润麻醉鼻泪管上口、泪囊顶部及泪囊区皮下部位, 将蘸有0.5%麻黄碱及1%地卡因的无菌棉片填入患者中鼻甲前端及中鼻道内;②穿刺针自患侧滑车下端垂直刺入2.0 cm左右, 并注入1.5 ml的2%利多卡因;③手术切口为内眦腱上端0.5 cm处, 平行于泪前嵴稍向颞侧弯曲呈弧形, 逐层切开至皮肤全层, 对肌肉和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后置入泪囊撑开器, 使内眦腱与泪前嵴得到充分暴露;④使用小骨膜分离器将于泪前嵴前端切开的骨膜分离, 后分离泪囊壁及泪囊窝骨膜;⑤造骨窗选择尽量较低, 使用弯曲钳, 将前方超过泪前嵴0.2 cm处的泪囊窝后下部骨壁顶破, 并将其扩成一个大小约为1.0 cm×1.2 cm的卵圆形骨孔, 此操作应避免咬破鼻黏膜;⑥将泪囊鼻侧壁使用泪道探针顶出, 于顶出部位作横切口, 并在泪囊处较低部位作一条与之平行切口, 在两者之间作一垂直切口, 使三条切口呈Ⅰ形;⑦对鼻黏膜后瓣与泪囊进行缝合, 取出塞于鼻腔内的无菌棉片, 置入凡士林纱条于骨窗口, 对鼻黏膜前瓣与泪囊进行缝合;⑧冲洗泪道, 确保通畅后进行缝合, 并行加压包扎。

1. 2. 3 术后处理 ①术后3 d给予止血、抗炎药物;②滴激素或抗生素滴眼液3~5次/d, 3~5周, 呋麻滴鼻液3次/d, 6~8 d;③术后1周后冲洗泪道、拆线, 1个月内定期冲洗泪道, 1次/周;④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3]:①治愈:术后患者冲洗泪道未发生阻塞情况, 溢脓、溢泪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改善:术后患者冲洗泪道稍有阻塞, 溢脓、溢泪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术后患者冲洗泪道有明显阻塞感, 溢脓、溢泪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改善)/总例数×10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眼部疾病, 主要由炎症因子造成的泪道阻塞引起。泪囊常见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在泪囊中滋生繁殖, 对泪囊壁产生刺激作用, 进而致使泪囊黏膜发生慢性炎症, 泪道受其产生的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阻塞, 导致慢性泪囊炎的发生。近年来, 随我国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 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眼部健康。

泪囊鼻腔吻合术主要采用手术方式, 使患者泪囊与中鼻道黏膜通过打通的人造骨孔相吻合, 建立一个新的泪液引流通道, 从而消除患者泪道积脓、阻塞等症状, 有效解除炎症。该手术方式具有解剖结构清晰、手术视野暴露好等优点, 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长时间的手术易使患者产生头痛、气闷、鼻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加之手术需要进行骨孔的咬切, 加剧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4, 5]。以往观点认为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度较低, 不宜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通常对此类患者进行泪囊摘除术治疗, 但摘除术易对患者泪液引流通道造成破坏, 因此术后多数患者依然存在溢泪症状, 治疗效果尚未达到最佳水平。赵平千、张瑜等[6]研究指出, 对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术后未造成并发症的发生, 且治疗效果与非老年患者无显著差异, 证明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研究特对在本院接受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6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组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7%, 并发症发生率为6.45%, 两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知, 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可顺利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且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对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治疗效果显著, 具有一定安全性, 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史余勇, 刘定荣.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探讨.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4, 28(1):51-53.

[2] 王媛, 叶琳, 彭云, 等.新型鼻用敷料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 38(2):100-104.

[3] 李剑洪.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激光泪道形成术在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11):98-101.

[4] 裘项旭, 胡旭F, 王超军.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2):2843-2845.

[5] 吴柳青, 卜继普, 肖羽辉, 等.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7):28-30.

[6] 赵平千, 张瑜, 杜晓燕.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疗效研究.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 14(1):4-7.

[收稿日期:2016-06-21]

上一篇:参附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脓毒血症并休克的临床观... 下一篇:儿童商业推动地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