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

时间:2022-10-04 03:18:23

小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6-0032-02

近年来,小课题研究在中小学校被广泛关注。我曾经认为课题研究高不可攀,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才做的事情,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做研究。我甚至还认为课题研究会分散教学精力,影响教学成绩,得不偿失。问问身边的同事,和我有同感的人还真不少。但之后参与两个小课题研究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让我从内心彻底转变了这种看法。小课题研究激发了我的内在动力,它让我在自觉反思、自主学习、自发探究、自信表达中不断地提升研究能力,拓展专业智慧,实现了从自我发掘到自我超越的转变。

一、第一次小课题研究:痛苦而华丽的转变

研究课题:《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背景:这是我工作后参与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当时我校正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课改班级,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并要求对此进行课题研究。作为课改班级的数学老师,我只能接受任务,开始了我第一次“被迫”的课题研究。

研究过程: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一年,缺乏教学经验,每堂课我关注的是能否完成预期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几乎是我一个人的“表演”,而学生的反馈则完全顾不上。面对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新课改理念,我一下子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有时还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非常着急和沮丧。但我安慰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研究的前期,我找学生面谈、座谈,真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愿望,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比如,学生提到“感觉老师讲了很多,不知道重点在哪儿”“老师上课很急,往往我们一个问题都还没搞懂就讲下一个问题了”等等。那时听着自己心里很难受,但冷静下来分析,学生说的何尝不是事实。我认识到自己急需学习借鉴,才能站稳讲台。于是我主动与同事交流,虚心听取他们对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建议,并且坚持到学校图书馆翻阅每期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和《数学教学研究》,从中理清自己的思路,坚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的想法。经过教学实践并不断进行调整,我逐渐建立了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策略,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养成了写教学随笔的习惯,为最终的课题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收获: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在日常的教学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比如讲线面垂直的时候我组织学生精心选取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通过这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中的线面垂直。在课堂互动中我会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不少内容都由学生做“导师”,放手让他们对课本、课外资料自学,尝试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然后,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做“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教室的投影仪也被充分利用来展示学生的“书面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展现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我的想象。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次课题研究,我不会逼着自己去调研,去学习,去改变,因为任何改变的初期总是伴随着痛苦。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到“启发式”的民主教学,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有了生机和活力,更有了学生的笑声和欢乐。作为教师我也从上完一节课汗流浃背,声音嘶哑中解脱出来,变得轻松多了。现在回头想想,这种改变对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是多么重要,也是终生受益的。

二、第二次小课题研究:享受而愉悦的成长

研究课题:《高中数学试卷评析课的改进和创新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这次课题研究基于我校一次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当时三个上公开课的高三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试卷评析课。但三节公开课下来,组内评课大家觉得三节课三种不同的上法,但都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放手让学生讨论的方式,有的地方学生并没有把问题讲清楚;对试题进行拓展和引申的方式,又觉得评讲的耗时太多;而统计错误率高的试题,就题逐一评讲的方式又显得太“老套”。我作为其中一位上课的老师,感慨颇多。高中,尤其是高三的试卷评析课特别多,这是我们教学无法回避的重要课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益,而我从来就没有上过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评析课。尝到第一次研究的“甜头”,这次我主动出击,邀上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起来啃这块“硬骨头”。

研究过程:这次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研究提高试卷评析课的课堂效益。我们首先通过面谈、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教班级的学生以及高三数学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调查,对教师的困惑和学生感受到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随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这方面研究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把握的占多数,而少有涉及具体案例分析或就试卷评析的某一个专题,如试卷选填题该如何评析;又如按知识板块分类,立体几何这部分究竟又该如何评析,这些在现有的文献中几乎难得一见。其次,一堂好的试卷评析课一定是教师、学生、选题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独地研究某一方面使其指导性显得较单薄。基于此,如何让先进的教学理论联系具体教学实践,形成不同知识板块、不同题型的较好的试卷评析课案例,并致力于在高中数学试卷评析课中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具有推广价值和良好教学效益的深入研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假设方案,即重视试卷评析前的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工作;通过设计对比试验,对试卷评析课的及时性问题进行实验摸索;呈现评析方式的多样性,但始终遵循学生是评析课主体的原则;呈现评析内容的板块化、专题化,形成一些较好的评析课案例;加强试卷评析课后学生情况的跟踪(含知识与情感两方面),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效益的影响等。

研究收获:尽管该项研究还在进行之中,但已经帮我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以前针对试卷评析的及时性问题向老教师请教的时候,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有些教师认为考完后第二天立即评析好,学生印象深,评析效果好;而也有教师认为试卷发下后应留一至两天让学生自我订正,充分“咀嚼”,真正“悟透”。究竟听谁的?什么才是适合自己学生的评析方式,我们设计了一组对比试验,即试卷统计后立即评析(通常为考试后的第二天);试卷统计后先给粗略答案,学生自我订正后(通常为考试后第三天)再评析;试卷统计后先印发详细答案,学生自我订正后再评析三种评析方式。通过实验反馈,发现我目前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差,选择第一种方式是最恰当的。而其他两种观点都没有错,只是它与学生层次和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密切相关。又如,教师对于易错题及时设计与原题相似相近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补偿训练,最终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就要好些,而这个时间是值得我们付出的。学生的反馈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也感到自己对试卷评析课的驾驭比以前自信多了。小课题研究再次让我得到成长。

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它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一种行动性研究。教师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一线教师做小课题研究应该“接地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研究,而研究的唯一和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原本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出真感受,解决真问题。我想这样的课题研究不仅特别有意义,而且会有不小的收获。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成都 610036)

上一篇:运用情境资源突破化学学习瓶颈 下一篇:“三维管理”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