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模块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04 02:57:42

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模块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全面展开,各种教学模式随即应运而生,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这样的大潮中经过5年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单元模块教学模式。本设计通过对整体单元划分“起始奠基,确定学习目标,比较探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结果,回首要点、总结巩固”等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应运新课程理念教学时遇到的诸多迷茫与困惑。

一、 研究问题概述

本课题研究针对的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老师面对各类教学版本的新教材,各种教学法,如何才能更好的应用新理念教学,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定位课堂中的自己和学生,如何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课改,如何才能处理好与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在新时期的课堂中又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

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发展阶段。《纲要》把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指针,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而学生要“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另外,在2001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把“综合性学习”写进了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指出了“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全面的语文课程。

三、 单元模块教学的基本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单元模块教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和在新教材的使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教学模式,其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和2001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最新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的理论为基础,吸收了语文界名家诸如: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刘国正等大家都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论,借鉴了当前最新的教学论如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靳健著的《后现代文化视界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前沿理论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容易掌握等特点。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工具性和知识性。“单元模块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不再单独每一篇文章学习,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以编者的编排思想为线索,然后在这条线索的指引下,学习文章之间的相互内容,整体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变课堂为学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同学对话,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进而创造自我,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感受过程的乐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为:“整体阅读,确定目标――比较探究,求同存异――自主合作,探究结果――回首要点,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自我提升”几个阶段。

四、 单元模块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原则、目标及途径

核心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

价值取向:变语文课堂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堂的与定性和封闭性为课堂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课堂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教学原则:课堂应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讨论,而不是教授,教师应保护不同的观点,对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承担责任。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突出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途径: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活动。

五、 单元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

1.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师的思想要彻底的由传统教学转向新理念教学。

2.课堂时间的分配。变课堂为学堂,把时间让给学生。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反思性的实践者、研究者。

4.课堂中心的转变。有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5.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6.教学手段的转变。有过去单一的黑板教学转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

7.教学信息的传递。由过去的单项传递转为现在的多项交换

8.教学计划的转变。由过去的单篇教学转向现在的单元整体教学。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下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