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4 01:48:08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问题研究

摘要:贵州高校大学生人格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由于诸多特殊原因,也呈现出自卑、懒散和抗挫能力差等一些不同发达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性格特质。在民族地区可通过提升大学生自主塑造健康人格的能力,营造和谐、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创造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环境等途径来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格; 塑造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84-03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约10%~30%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格问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欠发达、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目前贵州有普通高等学校47所,在校生299072人。[1]这样一个大学生人数较多,而又作为“少、边、山、穷”地区高校中的大学生人格状况如何,更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突出的人格特质

为了了解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大学生整体的人格状况,课题组选择贵州省内五所高等院校的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占收回问卷的93.6%,其中男生157人,占总人数的37.3%,女生264人,占总人数的62.7%;汉族263人,占总人数的62.5%,少数民族158人,占总人数的37.5%。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从性别、民族两个因素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和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这个人格纬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内外向(E)、神经质(N)和自我掩饰度(L)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显著,呈现出下列特质:

(一)男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性格以外向居多

从E纬度看:在表1中显示,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外向,对外界事物兴趣广泛,朋友多,喜形于色,可塑性强;在表2中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较汉族大学生内向,汉族大学生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爱交际,更渴望兴奋的事情。问卷中关于反映内外向性格的典型问题“你是否比较活跃”,男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分别有80%和85.5%的同学回答“是”;问及“你是否有许多不同的业余爱好”、“你是否常爱外出”、“你有许多朋友吗”等问题时,男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回答“是”的比例均高于女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见男、女大学生中的汉族比男、女大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外向,而少数民族中的男大学生比少数民族中的女大学生性格外向。

(二)女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情绪较不稳定者居多

从N纬度看,在表1中显示,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容易激动、紧张、焦虑,情绪较不稳定;同样在表2中显示,汉族大学生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易于激动,心境变换剧烈,日常活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情绪高时,学习、工作热情高,反之,什么事都不感兴趣。问卷中关于反映情绪性格的典型问题“你的心境是否常有起伏”,女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分别有78.2%和75.6%的同学回答“是”;问及“当别人向你诉苦时,你是否容易理解他们的苦衷”等问题时,女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回答“是”的比例均高于男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见男、女大学生中汉族比男、女大学生中的少数民族情绪较不稳定,而少数民族中的女大学生比少数民族中的男大学生情绪较不稳定。

(三)男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更试图给人留下令人满意的印象

从L维度看,在表1中显示,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试图给人留下令人满意的印象。同样在表2中显示,汉族大学生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更试图给人留下令人满意的印象。问卷中关于反映自我掩饰度的典型问题“你曾经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吗”,男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分别有67%和70.1%的同学回答“是”;问及“你在谈论中是否有时不懂装懂”、“你是否有时有点自夸”等问题时,男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回答“是”的比例均高于女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见男、女大学生中汉族比男、女大学生中的少数民族有更多掩饰心理,而少数民族中的男大学生比少数民族中的女大学生有更多掩饰心理。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突出的人格特质形成机理

导致男女大学生在内外向(E)、神经质(N)和自我掩饰度(L)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的原因,首先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中国几千年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的影响以及传统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性别塑造,导致男、女孩子从小就接受较明显的差异性教育。其次是社会对性别要求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物,而不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虽然经常宣称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男人的能力、优势依然强于女性。这种状况,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女生较男生得到的发展机会较少。一些招聘,虽然在招聘条件上没有限制女生,但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90%的采用男生。

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内外向(E)、神经质(N)和自我掩饰度(L)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的原因,首先是成长环境的差异。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山区,且处于成片聚居的状态,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民族大学生,继承了祖辈传统中那些淳真朴实、热情豪放的天性,其早期人格发展也表现出一种平静而较少冲突的状况。其次是教育环境的差异。在少数民族家庭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使用的教育方式都比较简单,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基础教育相对滞后,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仍实行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甚至是本民族语言教学,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听不懂授课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在汉语交流方面存在困难,使得这些学生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变得自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从调查情况看,贵州高校大学生人格健康状况整体良好,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认知自我,对自己的所有与所缺都比较清楚和明确;有着较广泛的人际交往范围和爱好,积极、乐观,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没有发现大面积的人格健康状况有问题的学生。

上一篇:浅析多以人为主题的西方雕塑 下一篇:无证承运香烟是否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