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装”进心里

时间:2022-10-04 01:37:35

把学生“装”进心里

后天就是我的思想品德公开课了,讲课的内容是《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外文化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几套方案,但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当我满脸困惑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备课的技巧时,一位老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把学生装进心里”,让我醍醐灌顶。原来,备课时,我把学生放在一边了。

于是,我重新整理思路,将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心里重新梳理了一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环境,创设了一个场景――文学家莫言要到瑞士去领诺贝尔文学奖,他该穿什么衣服?第三天的公开课上,当我将这一问题抛出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应该穿中山装,因为这能代表我们中国”,有的说“应该穿长衫、唐装,这更能代表中华文明古国的气息”,有的说“我们应该入乡随俗,穿西装,这样能代表我们中国开放的胸怀”,有的说“领奖时穿中山装、长衫、唐装都可以,在出席晚宴或交流时,可以穿西装”……看着学生们大胆思考,踊跃发言,我为自己课前的精心准备庆幸不已。

在后来的点评时,许多听课老师都对这一环节的设计表示肯定,认为老师在课前用了心,下了功夫。我自己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备课时,教师就要把学生真正“装”进心里。

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是老师为学生准备的“精神盛宴”,在追求货真价实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口味”,也就是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文体解读能力,学生需要学科学习成长的把握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建构“学生立场”,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有哪些学习困难,需要提供什么帮助。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衔接点、提升点是什么。只有准确把握教材与本班学生的特点,才能备出学生的可能性,从而细化教学目标。

当然,老师最好设计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尽可能让学生经历探索未知的过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单一,注重知识的识记、理解,很少顾忌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课堂沉闷、枯燥乏味。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道德体验,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日趋开放和多元。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同一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想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发现、把握和发展。教师要以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智,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每一种合理的学习结果,及时捕捉灵性闪现的思维火花。

叶澜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共同度过的时光,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只有在学校中存在的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这一理念深深植入每位老师心中,我们才能在备课中真正把学生“装”进心里,切中学生脉搏,找准师生互动点,成就精彩课堂。

上一篇:“国家粮仓”满之患 下一篇:新媒体语境下徽州木雕艺术的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