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贯穿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04 01:20:44

让思考贯穿语文课堂

思考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思考。而时下的情形往往是,教师口若悬河、越俎代庖,甚至直接兜售结论,大唱“独角戏”,剥夺了学生“慎思”、“明辨”的权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荡然无存。笔者认为,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思维开始,让思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

由于时空的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障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提供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顺利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教《我的战友》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为什么不跳起来?’‘我为什么不过去帮他把火扑灭?’”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笔者用幻灯再现被火烧身时的情景,又播放战斗取得胜利的情景。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被烈火活活烧死而“我”又无可奈何的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的障碍,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激发了思维的兴趣。

二、设计新颖问题

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的艺术。老师的问题提得好,就会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诱导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注重诱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挖掘出隐藏在深处的“源泉”。如教《两小儿辩日》,笔者让学生课前先查找资料,然后提问:“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感觉热些?”这一连串的问号,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他们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大量资料,再结合自己的实地观察,终于找到了奥秒所在――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大小的问题是由于太阳斜射和直射的关系……接着我又问:“孔子是一个大圣人,是一个学富五车、博学多才的人,他为什么‘不能决也’?”学生议论纷纷,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那是因为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还是一个谜,所以孔子“不能决也”。笔者又补充一句,说:“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皆知,孔子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回答两个小孩的。”这样,学生理解了故事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自然锻炼了思维。

2.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文中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笔者就巧妙利用了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当讲到桂林山水的山像老人时,笔者指着插图问:“老人在干什么?”学生们浮想联翩,纷纷回答:“眺望着远处”、“在静静思考”……通过想象,既让学生领略了桂林山水的奇特,又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一次训练。

三、鼓励学生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诗句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如教《争画》一课时,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伟大的政治家主席吧!在他和杰出的诗人郭沫若、著名的画家齐白石之间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争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提出:“他们为什么争画?这么伟大的人还要争一幅画吗?”这时,笔者再播放录音,启发学生认真听课文录音,自己寻找答案,在看书时发现疑难问题可以讨论。学生听了录音后,又问:他们在互相争夺的过程中,为什么都不生气?为什么争来争去,最后还是物归原主?学生通过看、听、读、想,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领悟了伟人高尚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大大提高了多向思维能力。他们在提出自己见解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思维跃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延伸思考空间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遇事好争论,喜欢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意见,对某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往往有异议。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课上我们应组织学生讨论,能调动思维和积极性,打开求异思维的闸门,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结尾时,笔者略带伤感地问:“小女孩真可怜,在大年夜,她竟然被冻死了。如果是现在,她会死吗?我们有办法帮吗?如果是你处在这种环境下,你怎样做呢?”接着笔者又演示自制的漫画:卖火柴的小女孩睁着美丽的大眼睛,伸出双手,她头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谁能帮我?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扣人心弦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让她和我一起过圣诞节,我还要教她读书。”有的学生说:“我把我的鞋子送给她穿,把我的棉衣送给她。”有的说:“我会把她全部的火柴买下来。”……学生想出一系列能帮助小女孩的办法,都想让小女孩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严格来说,学生们的意见并非什么发明创造,然而他能够开动脑筋,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包含着可贵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在教师富有创新的提问中获得的,自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伽利略语)。寓思考于语文课堂教学,何乐而不为?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茶沟小学(273503)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王村小学(273503)

上一篇:向传统的语文课说再见 下一篇: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