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04 12:41:27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案例教学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在培养创新应用人才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目标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不能满足创新型教育的需要;传统的宏观案例教学仍然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案例教学忽视定量分析。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宏观案例教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应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目标;大量引用我国宏观经济案例,力争实现本土化;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案例教学;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完善案例教学技巧;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 创新型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40-02

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1.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会学生科学获取、加工、研究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手段,真正贯彻教学相长,鼓励探索精神,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他们更主动多维地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2.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华,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贯穿人的发展的一生,并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终身教育者,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很难在未来社会中生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可以把各种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因此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适应了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3.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是指在社会提供相应的资源、环境等条件下,个人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主动参加学习与创新,并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是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社会化,学习目的创新化,个人学习终生化的社会。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受教育者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学习,即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二是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处,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合作;四是学会生存,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因此,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急需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4.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普遍加强,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经济学理论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当前宏观案例教学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育观念,树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观念。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因而通过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在培养创新应用人才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目标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案例当作“例子”,因而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事件、案例举例佐证某一个原理或用某一理论点评事件。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讲得也很形象生动,但事实上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意,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事实上,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的内涵更加宽广,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互相配合,师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

2.案例教学不能满足创新型教育的需要。目前,在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理论的案例分析,而忽视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全面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忽视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构建案例、创新案例的能力。应当指出的是,知识点的案例教学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宏观经济概念和理论的作用,因而进行知识点的案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过于强调知识点的案例教学而忽视更为重要的综合案例和创新实验案例的教学研究。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综合案例和创新实验案例由于注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因而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课程的相关理论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现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大都源自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因而这些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结论成立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就是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而我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初步建立起来,离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来的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还相距甚远,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所列举的西方宏观经济案例都尚未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作出理论上的创新。

3.传统的宏观案例教学仍然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也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进行。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资料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学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案例讨论,而缺乏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无法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良性互动。

4.案例教学忽视定量分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这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分不开的。一个现代企业的发展预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整个经济运行规律的控制等,离开定量分析是不可能的。在当前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较为重视定性分析的案例教学,而忽视定量分析的案例教学。这样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就会缺乏对实际案例分析过程及其分析结果的直观感和可操作性,无法全面体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其结果是,一方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开展宏观案例教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1.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课程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必须以培养优秀品德、具备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案例教学应当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的内涵更加宽广,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互相配合,师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

2.大量引用我国宏观经济案例,力争实现本土化。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大量引用我国宏观经济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其运用所获得的系统化的经济理论知识去分析、探索、解决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大量引用我国宏观经济案例,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视角观察、分析和解释我国宏观经济现象,力争实现宏观经济案例的本土化。此外,在课堂上也可以尝试同时引用中美以及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现象,并做适当的国际比较分析,以此揭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性以及可能具有的特殊性,帮助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掌握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许多重要假设条件,注意其结论的适用性问题。

3.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宏观经济学基础实验案例。宏观经济学基础实验案例主要包括学生开始学习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各主要知识点和基本原理及方法。基础实验案例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加深理解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评价学生对阶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第二,宏观经济学综合实验案例。宏观经济学综合实验案例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多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综合案例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以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的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综合实验案例是在掌握基础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度的实验,目的在于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是基础实验案例的延伸,用来评价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宏观经济学创新实验案例。宏观经济学创新实验案例是综合宏观经济学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的现实性及其应用性意义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征,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由教师给出题目或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构建案例、创新案例。

4.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完善案例教学技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尤其应当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应当非常熟悉宏观经济学的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必须对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及其相关学科有非常透彻的把握;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选择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要匆忙选择一些案例,而是首先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再根据教学的需要,认真挑选能够说明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现实案例;最后,教师还应摒弃“教师就是权威者”的传统观念,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教学实践,认真听取他们对案例教学的不同意见,及时改进案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

5.案例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小组讨论。课前的小组案例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说明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布置问题,指导学生去详细阅读资料。然后,学生应在课前按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交流,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具体来说,小组内的成员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在选题范围内积极查找并阅读文献资料,接下来每个学生首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和交流。然后,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对要研究的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炼出小组的观点,并派出代表进行课堂发言。最后,通过在课堂上的集体讨论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最终完成案例个人书面分析报告。通过这种分工合作与小组、班级讨论等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与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不应满足于仅向学生提出案例,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并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并根据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从而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通过案例给出的典型实例的确切条件和进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严格训练与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科学方法和思维习惯。

7.有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例如采用文字、图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剪辑和教学软件等多种手段使宏观经济学案例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本文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0903)。]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刘颂.实践的教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操作[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4.王鉴.实践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7.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8.张元鹏,刘元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S1)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北京 100048)

(责编:贾伟)

上一篇: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英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