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10-04 12:03:37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培养的护生进入医院后不能很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导致医院必须进行二次培训,为了促进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无缝对接,本文针对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出现脱节的原因以及几点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原因对策

高职护理教育是为临床输送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培养方向是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近年来,由于护理理念及护理技术发展迅速,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出现的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必须进行二次培训才能上岗,这就增加了护理成本。因此,寻找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的原因并找出两者无缝对接的对策是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重点。

1.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的原因

1.1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与一些发达国家高职护理教育内容相比较,我国护理教育部分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对于目前所使用的《基础护理技术》一书中所涉及的护理操作进行了临床调查,发现书中很多项操作滞后于临床,并且很多新技术没有得以体现。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教学中涉及的80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1]。据刘溢思等人对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有12项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广发但未包含在基础护理学教材中,有7项操作临床使用率为0[2]。

1.2教学手段及方法较陈旧:虽然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加强教与学的互动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但传统的单向呈示性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国外众多护理院校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还存在着的差距和不足,如启发式、PBL、案例分析法、情景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还不理想,需要有待于加强。学生进入临床后反映学校教授的护理操作太繁琐、太机械,学生的创新性及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3]。

1.3教师队伍不规范: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师有很多来自于临床护士转岗者、近几年毕业的护理本科学历者以及由医学专业毕业或医师转岗者,而既有临床经验又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较少。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并且由于授课任务重,临床实践锻炼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及时掌握护理发展动态,以致教学滞后于临床。

1.4实训室条件较差:近几年,高职护理专业招生人数剧增,但有些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实训室等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增加及更新,致使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目前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设备,但与临床相比还相差甚远;另外,我院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实训场地紧张,生均实训面积不足,学生实训需求得不到满足。

2.促进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无缝对接的对策

2.1编写并及时修订特色教材

促进护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点,而编写特色教材是培养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使教学内容贴近临床实践,可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和相关教学医院的护士长及护理专家组成课程评价委员会,通过对国际先进护理理念及临床护理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共同编写融入国际先进护理理念,并与临床护理发展相一致的特色教材。为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应组织委员会及时、定期对教材进行评价、研讨、调整和修订,为教材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使教材符合现代护理教育要求[4]。

2.2优化护理教学方法

护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内容包含护理理论及护理实践操作,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等。无论选用哪种方法,均应围绕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情感。

2.2.1集中理论授课法:学科中关于护理理论部分,教师可以安排教室进行多媒体授课。但授课过程中,要避免教师“满堂灌”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该多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式对话或穿插小组讨论,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2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于临床护理知识,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临床案例为线索,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理论课讲授学到的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在讨论中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堂上可自由发言,随时提问,先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5]。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坐,气氛轻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2.2.3情景教学法:护理学中涉及了很多护理操作技术,这需要进行操作实训。实训中不能只进行机械的操作练习,还要进行临床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临床案例,并运用学到的护理操作技术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熟悉护士的工作性质,注重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做准备。

2.2.4角色扮演法:护理学中涉及的人文学科知识,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给出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扮演结束后首先让学生自评及学生之间互评,最后老师总结。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了解每个角色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并在表演中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2.3提高护理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保证,鉴于我国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所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加强护理教师临床锻炼及学习:加强护理教师外出学习及临床锻炼,即“送出去”,可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并有助于护理教师了解护理最新发展动态。学院应规定护理教师每年临床一线实践锻炼的时间,并纳入考核中,让护理教师既是临床护理人员又是护理教师。学院还应有计划的送老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学习培训,让教师能既是了解护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最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带进教学中。

2.3.2聘请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教学:学校应和教学医院合作,让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教学,即“请进来”,有利于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在医院挑选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教育相关培训,从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考核等,进行全程参与,与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护理教学。

2.4改善实训条件

良好的实验室建设是提高操作水平的保证。学院应该根据实训内容实际需求,尽可能提高实训室建设水平。实训室应建成模拟病房形式,按病房要求布置,以便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快、更自然地进入护士角色。实训室设备应逐渐增加投入量,注重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超前性、共用性的特点,以保证操作能够顺利完成。实训用物应尽可能与医院保持一致,如因资金问题达不到,也要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或让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以了解临床目前所使用的用物情况,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时适应能力。

3.小结

护士为我国紧缺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护理院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为了让护生进入医院后能顺利的过渡到临床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应该从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及改善实验室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促进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5(15):299-301

[2]刘溢思,吴瑛,张艳等.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2项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及广度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9):387-390

[3]王明英.护理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00-101

[4]刑世波,柳兴华,李明霞.护理教学避免脱离临床实践方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6(27):69-70

[5]朱晓红,李淑迦,李俊.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等护理教学方法及特点[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85-286

上一篇: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 下一篇:携手马云做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