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行业结构调整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时间:2022-10-04 12:00:38

加快行业结构调整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减速和缝制机械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影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由高速增长步入发展低谷,缝制机械社会保有量增速快速减缓,以增量取代存量成为未来缝制机械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招工难、要素成本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游纺织服装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催生了对省人工、高效缝制设备的发展需求。

协会深刻认识到,在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中,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越早,转型升级就能越快。作为为下游行业提供加工装备的缝制机械行业,实施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技术的升级,通过调整和升级去满足下游行业的发展需求。而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就是发展智能、高效的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实现节能、省人工;产品技术的升级就是提升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此,近年来,协会抓住发展机电一体化高效缝制机械这条产品结构调整主线不动摇,推动行业步入增量取代存量的发展新周期,实现了行业平稳复苏和持续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调整成效。

一、多管齐下引导行业产品结构向

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调整

1. 通过编制《行业“十二五”科技开发指南》,明确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列为“十二五”关键领域,将高效电脑平缝机、电子花样机等设备列为优先研发项目,引导企业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倾斜。

2. 通过协会主办的国际展会鼓励企业展示机电一体化新品。协会将2011、2013CISMA展会主题分别定为“质量、效益、绿色”和“品质、效率、智能”,通过举行优秀新产品评选,以新产品获奖等级来适当减免企业参展摊位费用的举措进行资金奖励,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展示高效、环保的缝制设备。如,在CISMA2013优秀新产品评选中,获奖的52个产品100%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据协会对参力CISMA2013的40家骨干整机企业展示的产品进行初步统计显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展示比重已经由2011年的60%快速提升至 2013年的90%。

3. 定期举办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交流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创新优秀论文》征文与评选表彰活动。自2011起,协会依托电子电控专业委员会工作,每年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交流,组织行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交流;连续举办了两届机电论文征文与评选表彰活动,征集论文上百篇,其中40余篇优秀论文被推荐至各类核心及国家学术期刊上发表。较好的发挥了促进电控技术研究和交流提升的目的。

4. 在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层面,积极将“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缝制机械”列为优先和鼓励发展目录,发挥了重要的产业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

通过以上工作引导和推动,行业近年来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机电一体化产品占比大幅提升。据协会2013年最新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缝制机械总产量占工业缝制机械总量的比例已由2009年的10%提升到目前的49%;平、包、绷等大宗主导产品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占比由2009年的15%提升到目前的55%。其中,电脑平缝机2013年总产量高达270万台,同比猛增80%,首次超过机械型普通平缝机产量。

二、以实施行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着力点

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为促进行业产品技术升级,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发展水平,在中轻联的组织领导下,协会2008年联合骨干企业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正式批准立项实施。三年来,参与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课题研究的主要企业均已完成了各自负责的高性能电脑平缝机、电子花样机和电控上袖机的整机产品试制、定型及示范生产线的建设。参与伺服控制系统课题研究的主要企业均已各自建成具备标准软硬件接口及灵活定制功能的多轴缝制设备电控系统开发平台,完成了典型产品的测试、定型、优化,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万台以上高性能多轴缝制机械伺服控制系统生产示范线。

经攻关成果联合测试,高效电脑平缝机可实现5000针/分钟,电子花样机可实现2800针/分钟、电子上袖机可实现3500针/分钟的最高缝纫速度,产品平均节电30%,效率提升20%以上,机器噪音、振动等各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完全达到了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同时,该课题还累计14篇,申请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项,开发完成面向电子套接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1套,缝制机械参数化设计软件1套,完成制定行业标准8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

通过组织实施行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参与企业累计配套投入科研资金近1200万元,购置了一批先进高精密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培养了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在提升各企业自身科研技术实力的同时,也通过新产品的市场配套和示范推广,有力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如,北京大豪公司在课题研发过程推出的HSC高压闭环系统、绵阳58所的HDSC全伺服系统、鲍麦克斯公司的MT系列多轴伺服系统、中捷股份公司WR系列系统在国内外市场上配套电子套结机、花样机、曲折缝、锁眼机、自动缝制单元等机器累计逾4万多台,创造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有效填补了行业中高端缝制设备电控系统领域的空白。

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题并进入全面验收环节,协会下步重点组织做好科研成果的行业示范和推广,加快行业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全面升级和更新换代。

三、以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打造

产品核心竞争力

我国缝制机械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等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突破,成为世界缝制机械制造大国,但是在产品质量、品牌影响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多年来存在的这一质量差距无法越跃,导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不能进入国内外一流服装企业,无法彻底扭转低端制造的国际形象,行业大而不强。因此,树立国际品牌和形象,提升产品质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正是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协会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将行业工作重心向提升质量进行倾斜,提出了行业三年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抓住直驱电控高速平缝机、五线高速包缝机两个量大面广的市场主导型产品作为攻关对象,牵头和组织行业重点企业实施产品质量攻关,努力打造我国缝制机械产品核心竞争力。具体做法如下。

上一篇:坚定信心 深化改革保持山东省轻工集体经济持续... 下一篇:公平视角下农村低保进退机制的实践与反思